南非共和國,非洲國家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RSA)
首都:比勒陀里亞、開普敦、布隆方丹 ┆ 語言:南非荷蘭語、英語、祖魯語、科薩語、斯威士語、恩德貝萊語 ┆ 面積:1,219,912平方公里
貨幣:南非蘭特 ┆ 國際電話區(qū)號:27
南非位于非洲大陸最南端,東、西、南三面瀕臨印度洋和大西洋,北與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接壤,地處兩大洋間的航運要沖,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線歷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國土面積約122萬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鈦和鋁硅酸鹽的儲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南非,全稱為南非共和國,位于非洲大陸最南端,東、西、南三面瀕臨印度洋和大西洋,北與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斯威士蘭接壤。地處兩大洋間的航運要沖,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線歷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線”之稱。國土面積約122萬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德拉肯斯山脈綿亙東南,卡斯金峰高達3660米,為全國最高點;西北部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為高原;沿海是狹窄平原。奧蘭治河和林波波河為兩大主要河流。南非大部分地區(qū)屬熱帶草原氣候,東部沿海為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沿海為地中海式氣候。全境氣候分為春夏秋冬4季。12月-2月為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2─38℃;6-8月是冬季,最低氣溫為—10至—12℃。全年降水量由東部的1000毫米逐漸減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首都比勒陀利亞年平均氣溫17℃。
全國分為9個?。簴|開普、西開普、北開普、夸祖魯/納塔爾、自由州、西北、北方、姆普馬蘭加、豪登。2002年6月,北方省改名為林波波省(LIMPOPO)。
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和后來南遷的班圖人。17世紀后,荷蘭、英國相繼入侵南非。20世紀初,南非曾一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聯邦,成立南非共和國。1994年4月,南非舉行首次由各種族參加的大選,曼德拉當選為南非首任黑人總統(tǒng)。
國旗:1994年3月15日南非多黨過渡行政委員會批準了新國旗。新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由黑、黃、綠、紅、白、藍六色的幾何圖案構成,象征種族和解、民族團結。
南非總人口4740萬(截止2006年8月,南非國家統(tǒng)計局預測)。分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亞裔四大種族,分別占總人口的79.4%、9.3%、8.8%和2.5%。黑人主要有祖魯、科薩、斯威士、茨瓦納、北索托、南索托、聰加、文達、恩德貝萊等9個部族,主要使用班圖語。白人主要是荷蘭血統(tǒng)的阿非利卡人(約占57%)和英國血統(tǒng)的白人(約占39%),語言為阿非利卡語和英語。有色人是殖民時期白人、土著人和奴隸的混血人后裔,主要使用阿非利卡語。亞洲人主要是印度人(約占99%)和華人。有11種官方語言,英語和阿非利卡語(南非荷蘭語)為通用語言。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原始宗教。
南非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國之一。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鈦和鋁硅酸鹽的儲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鋯居世界第二位,氟石、磷酸鹽居世界第三位,銻、鈾居世界第四位,煤、鉆石、鉛居世界第五位。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黃金出口額占全部對外出口額的三分之一,因此又被譽為“黃金之國”。
南非屬于中等收入的發(fā)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占非洲國內生產總值的20%左右,2006年國民生產總值為2004.58億美元,位居世界第31位,人均為4536美元。礦業(yè)、制造業(yè)、農業(yè)和服務業(yè)是南非經濟四大支柱,深礦開采技術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南非的制造業(yè)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主要包括鋼鐵、金屬制品、化工、運輸設備、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制造業(yè)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五分之一。南非的電力工業(yè)較發(fā)達,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干冷發(fā)電站,發(fā)電量占全非洲的三分之二。
比勒陀利亞:比勒陀利亞(Pretoria)是南非行政首都,位于東北部高原的馬加萊斯堡山谷地,跨林波波河支流阿皮斯河兩岸。海拔13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為17℃。建于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比勒陀利烏斯名字命名,其子馬爾錫勞斯是比勒陀利亞城的創(chuàng)建者,市內立有他們父子的塑像。1860年,它是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的首都。1900年,被英國占領。1910年起,成為白人種族主義者統(tǒng)治的南非聯邦(1961年改為南非共和國)的行政首府。風光秀美,有“花園城”之稱,街道兩旁種植紫葳,又稱“紫葳城”。每年10月至11月,百花盛開,全城舉行節(jié)日慶祝,時達1周。
市中心的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保羅-克魯格的雕像,他是德蘭士瓦(南非)共和國的首任總統(tǒng),其舊居已改為國家紀念館。廣場一側的議會大廈,原為德蘭士瓦州議會,現為省政府所在地。著名的教堂大街全長18.64公里,為世界最長的街道之一,兩側摩天高樓林立。聯邦大廈為中央政府所在地,位于俯瞰全城的小山上。座落在保羅-克魯格大街上的德蘭士瓦博物館內收藏著自石器時代以來的各種地質、考古文物和標本,此外還有國立歷史文化博物館、露天博物館等。
市內公園眾多,面積共達1700公頃以上,其中以國家動物園和文寧公園最為有名。建于1949年,造價34萬英鎊的先驅者紀念碑聳立在南郊的小山上,這是為紀念南非歷史上著名的“牛車大行進”的民族大遷徙而建。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布爾人在英國殖民者排擠下,成群結隊,從南非南部的開普省一帶,向北轉移,來到這里,遷徒歷時3年之久。市郊的噴泉山谷、旺德布姆自然保護區(qū)和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也都是旅游勝地。
開普敦:開普敦(Cape Town)是南非 立法首都,重要港口,好望角省首府。位于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瀕大西洋特布爾灣。始建于1652年,原為東印度公司供應站駐地,是西歐殖民者最早在南部非洲建立的據點,故有“南非諸城之母”之稱,長期是荷蘭、英國殖民者向非洲內陸擴張的基地?,F為立法機關所在地。
城市背山面海迤邐展開,西郊瀕大西洋,南郊插入印度洋,居兩洋之會。市內多殖民時代的古老建筑,位于大廣場附近,建于1666年的開普敦城堡是市內最古老的建筑。當年其建筑材料多來自荷蘭,后用作總督官邸和政府辦公處。同世紀建筑的大教堂,坐落在阿德利大街,其鐘樓至今仍保存完好。有8位荷蘭駐開普敦的總督先后葬于此教堂內。在政府街公共公園的對面是1886年竣工又在1910年增建的國會大廈和美術館。西面是建于1818年,收藏達30萬冊書的公共圖書館,城中還有1964年建立的國家歷史博物館。
布隆方丹:南非奧蘭治自然邦首府布隆方丹(Bloemfontein)是南非的司法首都,位于中部高原,為全國的地理中心,四周有小丘環(huán)繞,夏熱,冬寒有霜。它最初為一堡壘,1846年正式建城?,F為重要交通樞紐。布隆方丹一詞,原意為“花之根源”。市內丘陵起伏,風景秀麗。
布隆方丹是南非最高司法機關所在地,主要建筑物有:市政廳、上訴法院、國家紀念館、體育場和大教堂等。國家博物館內有著名的恐龍化石。建于1848年的古堡是市內最古建筑。1849年所建的舊省議會,只有一個房間,現在是全國性的紀念建筑物。國家紀念碑是為紀念在第二次南非戰(zhàn)爭中死去的婦女和兒童而建,碑下為南非歷史著名人物埋葬地。市內有奧蘭治自由邦大學,建于18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