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的動物們舉行了一場智慧競賽。比賽的規(guī)則是每只動物都要出一個謎語,其他動物要猜謎底。比賽的主持人是一只睿智的狐貍。比賽的第一天,一只聰明而機智的猴子開始出謎題。他說:“我是森林動物中最聰明的,四腳走動、尾巴像繩子,能捕捉老鼠的是什么動物?”眾動物仔細思考后,終于有一只狐貍大聲回答:“是貓!”大家對狐貍的聰明感到佩服。接下來,一只鹿出了一道謎題:“我是森林中最高尚的動物,脖子長長、角枝繁的是什么動物?”動物們愣住了片刻,最后一只禿鷲高興地叫道:“是鹿!”比賽進行了好幾天,聰明的動物們紛紛出謎題,愚蠢的動物們也盡心猜測。最終,比賽的結(jié)果出人意料。那只一直躲在角落里不出聲的烏鴉站出來說:“雖然我是森林中最愚蠢的動物,但我有一個疑問。這個比賽中,為什么只有聰明的動物提問,而愚蠢的動物只負責(zé)回答呢?”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原來他們以為只有聰明的動物才能參與這個游戲。他們意識到,聰明并不只是表面看起來的,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智慧和價值。從那以后,動物們明白了互相尊重和承認每個個體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在思想、智慧和技能上相互學(xué)習(xí),在共同努力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加和諧的森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人類社會中也是同樣如此。我們應(yīng)該尊重每個人的特長和才華,鼓勵他們發(fā)揮自己的獨特之處。不要輕易把別人定義為愚蠢或聰明,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貢獻,只是在不同的領(lǐng)域和方式上展現(xiàn)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