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色一级性生活片a网站,亚洲a无v天堂码视频免费,国产aⅴ无码片毛片一级网站,免费黄色网站a,三上悠亚被弄到痉挛惨叫视频,亚美毛片在线观看,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歷史上的5月4日發(fā)生的大事件

北京大學喜慶百年華誕

在22年前的今天,1998年5月4日(農(nóng)歷1998年4月9日),北京大學喜慶百年華誕。京師大學堂匾享譽中外的著名學府北京大學在走過一個世紀的歷程后,1998年5月4日在人民大會堂慶祝自己的百年華誕。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金容)基、李瑞環(huán)、李嵐清和各界人士一起參加了慶典。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講話中強調(diào)指出,北大在長期發(fā)展和斗爭歷程中形成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tǒng),顯示的不斷鉆研、求實、創(chuàng)新、向上的優(yōu)良學風,生動地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也是北大永葆生機的重要動力。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精神動力,要永遠發(fā)揚光大。京師大學堂的洋教習成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學原名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為現(xiàn)名,是清朝末年在列強入侵、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發(fā)生的戊戌變法的產(chǎn)物,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第一所我國創(chuàng)辦的綜合性大學。她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的思想,毛澤東等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動家,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和一批著名的進步學者,都曾在這里工作或學習過。江澤民在慶祝大會上以十分高興的心情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并以他個人的名義,向北京大學的全體師生員工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國高等院校的師生員工和廣大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們致以親切的問候。在總結了北大百年歷史后,江澤民指出,要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就必須緊緊圍繞經(jīng)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不懈地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全黨和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知識創(chuàng)新、人才開發(fā)對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興國真正成為全民族的廣泛共識和實際行動。他說,我們的大學應該成為科教興國的強大生力軍。教育應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為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各類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為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校園一角江澤民說,今天是五四青年節(jié)。五四運動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當代中國的廣大青年,要繼續(xù)繼承和發(fā)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tǒng),努力擔當起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yè)績。江澤民在講話中向北大同學和所有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向全國各界青年提出了4點希望: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tǒng)一;堅持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tǒng)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tǒng)一。他說,祖國的未來是無限美好的,青年的未來也是無限美好的。祖國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希望廣大青年和全國人民一道,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指引下,同心同德,勇于開拓,向著新世紀前進,向著現(xiàn)代化的光輝目標前進,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進!慶祝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舉行。北京大學校長陳佳洱院士首先介紹北大的光榮歷史和發(fā)展現(xiàn)狀:100年來,北大培養(yǎng)了近20萬名畢業(yè)生,其中許多人成為社會各界卓有建樹的優(yōu)秀人才,他們在影響和推動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理論、科學文化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進程上,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北大共有8個學院和23個系、52個研究所、63個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42個國家重點學科,已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重點學科專業(yè)實驗室4個。北京大學是中國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教育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宣讀了教育部的賀信。賀信說,北京大學的百年校慶,不僅是北大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進一步實施,教育科技將在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賀信希望北京大學能夠繼往開來,繼承和弘揚百年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新世紀鑄造新的輝煌。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也發(fā)來賀信,他高度贊揚了北京大學對中國的科學、文化生活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并對北大組織21世紀高等教育論壇表示贊賞。安南的特使、秘書長外事辦公室主任環(huán)納在慶祝大會上宣讀了安南的賀信。北京市副市長林文漪在會上宣讀了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賀信。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院士、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也先后在會上致辭,對北大百年華誕表示祝賀。北大校友代表、物理系49屆畢業(yè)生于敏院士,北大學生代表、經(jīng)濟學院94級本科生葉建第也在會上發(fā)言。慶祝大會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任彥申主持。他在會議結束時表示,將繼續(xù)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建功立業(yè),為把北京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而繼續(xù)努力奮斗。出席慶祝大會的還有:丁關根、賈慶林、錢其琛、曾慶紅、吳儀、彭(王加佩右)云、何魯麗、周光召、丁石孫、成思危、王忠禹、錢偉長、任建新、馬萬祺、朱光亞、羅豪才、周鐵農(nóng)、王漢斌、費孝通、雷潔瓊、鄧力群等。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北京市和部分省市負責人,出席大學校長論壇的海內(nèi)外大學校長,諾貝爾獎和菲爾茨獎獲得者,北京大學名譽教授、校際交流學校代表、知名人士,為北京大學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內(nèi)外重要企業(yè)負責人,北京大學歷任黨委書記、校長,歷任北京大學地下黨負責人和“一二·九”時期老同志代表,北京大學校友代表和在校師生員工代表8000多人參加了慶祝大會。相關鏈接:科教興國再創(chuàng)輝煌---賀北京大學百年華誕博雅塔輝映著青春的光彩,未名湖蕩漾著歡快的漣漪。與五四運動七十九周年相攜相伴,北京大學迎來了自己的百年華誕。提到五四運動,不能不想到北京大學;提到北京大學,也不能不想到五四運動。在中國民主革命史上那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運動中,北京大學決然而起,『外爭國權,內(nèi)懲國賊』的怒號,如霹靂,如閃電,驚醒了沉睡的神州大地。作為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發(fā)祥地,中國共產(chǎn)主義者最初活動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學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作用。在那風雨如晦的幾十個春秋,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為國家獨立、人民解放、民族振興而奮斗的天翻地覆的人民大革命中,北京大學留下了一頁頁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作為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大學,一百年來,北大在我國現(xiàn)代科學教育發(fā)展史上地位突出,影響巨大。在這里聚集了許多科學巨匠、文化大師,先后培養(yǎng)了十九萬各類人才,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重大的思想文化科技成果,為中華民族的振興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二十世紀的中國革命史、教育史、科技史、文化學術史上,一大批彪炳史冊的英名:從毛澤東、李大釗、魯迅、蔡元培到馬寅初、周培源、陳岱孫、馮友蘭、朱光潛、張岱年、王力、呂叔湘……都與北大有密切的關系。百年北大,形成了自己極具感召力的特色、風格、傳統(tǒng)。魯迅先生說過:『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粚崬榫俨灰字摗0倌甑谋贝?,青春的北大。她過去的百年,與二十世紀同行,光榮而輝煌;她未來的百年,將與新世紀同行,再創(chuàng)新的光榮、新的輝煌。在北大第二個百年即將發(fā)軔之際,許許多多北大人都在回顧過去,議論傳統(tǒng),展望將來。江澤民總書記最近為北大題詞:『發(fā)揚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振興中華做出更大的貢獻?!桓呶萁?,集思廣益,對北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了準確、全面、深刻、精辟的概括,為北大人在新世紀再創(chuàng)輝煌指明了方向。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八個大字,應當永遠成為一代又一代北大人薪火相傳、歷久彌堅的精神底蘊?!簢遗d亡,匹夫有責?!粣蹏髁x在不同的歷史時代,有不同的表現(xiàn)。在內(nèi)憂外患、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國將不國的舊中國,大批愛國學子投身救國救民的革命,參與挽民族于危亡、拯萬民于水火的斗爭。而在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之后,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yè),使祖國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每個愛國者的神圣職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黨和全國工作的重點實現(xiàn)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性轉折,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開辟了科學教育為振興中華而大展宏圖的廣闊天地。北大人也實現(xiàn)了從動蕩走向穩(wěn)定,從運動走向建設的歷史性轉折。在一九八四年國慶游行的行列里,北大人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表達了對總設計師的衷心愛戴,表達了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堅強信念。在中國社會主義歷史發(fā)展的新時期,北大人又一次走在前列,勇于創(chuàng)新,開風氣之先,領時代風騷,為實現(xiàn)黨中央提出的科教興國戰(zhàn)略,在文理各科的教學、科研以及科技轉化為生產(chǎn)力、直接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廣闊領域,都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創(chuàng)造了突出的業(yè)績?!捍髮W之大,非大廈之大,而是大師之大。』在世紀之交,人們欣喜地看到,一批新的中青年大師級人物正在北大出現(xiàn);『承百年報國志,做世紀棟梁材』,莘莘學子紛紛立下莊嚴的誓言,這是北大將大有作為的可靠保證。令人感奮的還在于,在喜慶百年華誕之際,北大人并沒有陶醉在以往的輝煌之中,而是保持著一份難得的清醒和冷靜。他們以魯迅先生為榜樣,無情面地解剖自己,檢查自身的弱點和缺憾,學習兄弟學校的優(yōu)點和長處,努力提高,揚長補短,超越自我。能夠無情面地解剖自己的人,是大有希望的人;能夠無情面地解剖自己的學校,也一定是大有希望的學校!百年輝煌已成歷史,世紀挑戰(zhàn)呼嘯而來。新的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的世紀,世界各國間的科技競爭、經(jīng)濟競爭、人才競爭將更趨激烈。請看明日之環(huán)球,竟是誰家之天下?北大立志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厚愛與重托,在二十一世紀初建成躋身世界前列的名牌大學,進而不斷攀登世界科技文化高峰,為祖國繁榮昌盛、民族全面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堅信,他們的雄心壯志一定能夠實現(xiàn)!百年學府沐春風———三代領導人關懷北京大學幾代北大人歡聚燕園,慶賀自己的母校百年華誕。他們怎能忘記,中央三代領導人對北京大學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毛澤東與北大紅樓紅樓舊校址北大紅樓,是青年毛澤東新的人生道路的起點。1918年夏和1919年冬,風華正茂的毛澤東兩次走進北京大學,像海綿吸水一樣,在這里如饑似渴地汲取著各種知識和思想營養(yǎng)。在北大特定的文化氛圍中、在各種思潮、流派撞擊和融合的激流里,蔡元培、魯迅、胡適、邵飄萍等著名學者的精湛學問,給了他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濡染。在李大釗、陳獨秀等早期共產(chǎn)主義知識分子的影響下,毛澤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fā)展”。他最終選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論信仰,成長為一位職業(yè)革命家。毛澤東的革命實踐從一開始就與北大發(fā)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即使遠離了北大,他和北大的精神聯(lián)系也沒有中斷?!拔逅摹边\動中,他領導湖南人民支援北京及北大學生的愛國斗爭。1919年10月,毛澤東的《問題研究會章程》在《北京大學日刊》上全文發(fā)表。北大進步師生對毛澤東領導的驅張(敬堯)赴京代表團給予了積極支持。1949年,統(tǒng)帥千軍萬馬奪取全國解放的毛澤東,再次來到闊別30年的古都北京。他用飽浸深情的筆,給北大學生會、校紀念“五四”籌委會復信,給北京大學題寫校名,為學?!拔逅摹被顒宇}詞。毛澤東悉心關注著解放后北大的建設與發(fā)展,關懷著昔日的師友和新一代學子。他給北大的工作以特別的關照,他誠摯地與著名學者馬寅初、馮友蘭、周培源等交流思想,探討學術,共商國是。他接見北大學生代表,傾聽他們的呼聲和意見。甚至連學生國慶游行淋了雨,他都惦記,親自指示提前燒好姜糖水……校鐘毛澤東的名字永遠與北京大學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緊緊地連在一起。周恩來多次走近北大師生新中國誕生后,共和國的領袖中,在北大留下足跡最多的是周恩來。他樸實勤奮的身影,親切謙遜的話語,對北大師生的信任鼓勵,對北大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銘刻在幾代北大人心中。周恩來第一次走進北大是在1949年5月9日。剛剛和平解放的北平,國民黨特務制造的事端不斷,可周恩來一不帶警衛(wèi),二不讓公安局派人,只帶了兩名工作人員來到北大與129位教授、副教授座談。他的《關于新民主主義的教育》和如何搞好教育工作的講話,深深地表達出他對知識分子的信任和囑托。1951年9月29日,周恩來把500名北大人和京津20所高校及中科院代表2500人一起請到了中南海懷仁堂。周恩來說,講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改造自己。講到改造問題,我想還是先從自己講起,聯(lián)系自己來談這個問題,拿我個人來說,參加“五四”運動以來,已經(jīng)30多年了,也是不斷地改造。我盡管做了一些負責的工作,但也犯過錯誤,栽過跟斗,碰過釘子??墒?,我從不灰心,還要把錯誤公之于眾,作自我批評……5個小時,周恩來講得動情動理,師生們聽得入腦入心。這是語言的交流,更是思想的溝通。后來一些教師入黨時,還常常談到周恩來這次報告的啟迪。1957年11月6日,蘇聯(lián)十月革命40周年紀念日的前夕,周恩來來到北大新校址———西郊燕園,在大飯廳(后稱大講堂)給北大、清華和中科院的代表們作“紀念十月革命40周年”的報告。1958年9月20日清晨,周恩來開了一夜會,還沒來得及閉閉眼,就驅車趕到北大西門辦公樓西邊的草坪,為北大和北京市即將奔赴鋼鐵戰(zhàn)線的5000名師生送行。1973年10月19日,身患絕癥的周恩來最后一次來到北大,抱病出席“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斯諾先生的骨灰安葬儀式,并來到未名湖畔的斯諾墓前默哀。周恩來對北大投入了不同尋常的關注:北大原子能系的建立,昌平分校的建設,解放初校委會主任和校長的人選,他都一一過問;“文革”中,他想方設法保護北大的老教授,他親自給當時學校負責人周培源布置任務:“把北大理科辦好”,還三次對北大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作指示……周恩來對北大寄托著特別的期望:把北大辦好,把高校辦好,把中國的教育事業(yè)辦好……從“小平您好”到“再道一聲小平您好”1984年10月1日,“小平您好”的橫幅突然展示在天安門前,出現(xiàn)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慶典的游行隊伍中。橫幅是當年參加國慶游行的北大81級生物系學生郭慶濱、李禹等人,在9月30日晚悄悄制作的。20多人思來想去,終于想出大家都滿意的四個大字:“小平您好”。多么平常的問候,多么親切的祝愿,像是對摯友,像是對親朋,像是對自己最熱愛最熟悉的家人。1957年5月5日,鄧小平以國務院副總理的身份與彭真副委員長、教育部長楊秀峰等陪同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參觀北京大學。美麗如畫的校園,充滿青春活力的莘莘學子,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1964年11月初在北大開始的“社教”,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及時關注這一動向,并召集書記處開會,重點研究北大“社教”問題。他在總結發(fā)言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北大從“左”的混亂中解放出來。1977年,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后,親自調(diào)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周林擔任北大黨委書記,并欣然接受周林的建議,同意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擔任北大校長;他多次約見北大校領導,研討撥亂反正、教學科研和管理體制的改革;他親自過問馬寅初、翦伯贊等著名學者的冤案平反;他支持北大激光照排系統(tǒng)的研制;他為北大圖書館題寫?zhàn)^名,又為《今日北大》題寫書名……近20年北大從動蕩走向穩(wěn)定、從恢復走向發(fā)展、從繼承走向創(chuàng)新,凝聚著鄧小平的膽識和魄力。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在北京十里長街為小平送靈的隊伍中,“再道一聲小平您好”的橫幅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北大師生在寒風中送小平西行。江總書記心連北大師生對于北大這所百年學府,江澤民總書記始終關注著她的發(fā)展。早在1980年,北大教授王選在研制開發(fā)激光漢字編輯系統(tǒng)時遇到了困難,時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負責人的江澤民同志在給國務院的一封信中說,這套系統(tǒng)有幾項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應予以積極扶持,以繼續(xù)試驗使之完善化,將來在國內(nèi)推廣,在具備一定條件之后,還可打入國際市場。1990年,剛到中央工作不久,江澤民總書記就邀請北大學生到中南海,同他們坦誠地談學習、談理想。1992年5月他來到北大方正集團考察工作,對方正的騰飛給予了支持和鼓勵,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學探索出的產(chǎn)、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這一年的11月,江澤民總書記為北大圖書館90年館慶題詞:“幾代英烈,百年書城,發(fā)揚傳統(tǒng),繼往開來?!?994年8月,他為方正集團漢字信息處理系統(tǒng)工程題詞:“拼搏奉獻為中華爭光?!苯衲?月,江澤民總書記特意為北大百年校慶題詞:“發(fā)揚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振興中華做出更大貢獻?!?月29日,江總書記迎著霏霏春雨來到燕園看望北大師生。在和大家座談時,他對87歲的季羨林老先生提出的人才培養(yǎng)要注意文理并重的問題非常贊同,并祝福老教師們健康長壽,希望年輕教師們奮發(fā)努力。他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希望北大的老師們?yōu)閲医ㄔO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江總書記又來到圖書館、學生食堂,來到北大學生中間,同他們親切交談。他勉勵大學生們要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在學校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zhì),為畢業(yè)后挑起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擔打好基礎,要立志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這一個個貫穿滄桑百年的故事,是一條條連接著領袖與北大人的紐帶,是北大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百年風雨鑄輝煌寫在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之際當中華民族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從一窮二白走向繁榮昌盛,即將跨入新世紀的時候,北京大學也走過了波瀾壯闊的一百年。一百年的苦難與光榮,一百年的探索求真和銳意進取,北京大學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在北大即將迎來建校一百周年之際,越來越多的人們想知道,這所百年學府對中國思想文化的革新、科學教育的進步乃至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都產(chǎn)生了怎樣的深刻影響。讓我們伴隨著北大奮進的腳步,走進這座世紀學府,探究她百年輝煌的真諦,感受她精神的魅力。百年風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tǒng)歷久彌新在北京大學南校門外,一個書籍造型的建筑體吸引著過往行人的視線,那是北大去年5月4日增添的一處新景觀———百年校慶倒計時牌。漢白玉的倒計時牌下面,鐫刻著一段百字說明文:“北京大學是近現(xiàn)代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它成立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為現(xiàn)名。1952年院系調(diào)整之后,校址從北京市內(nèi)沙灘遷至西郊燕園。1998年,北京大學將迎來她的百年華誕。”短短一百字,濃縮一百年;打開北京大學這部“書”,在我們面前展開的是一幅滄桑的歷史畫卷。北京大學誕生于19世紀末中國深重的民族危機之中。為了救亡圖存,一批仁人志士把目光投到教育上。1898年,光緒皇帝在變法維新的鑼鼓聲中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設立京師大學堂。戊戌變法失敗后,各種新政多被廢止,唯大學堂“以萌芽早,得不廢”。自此,一所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誕生了。自第一任北大校長、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嚴復譯《天演論》起,西方進步思想就被介紹到中國。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整頓校風,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面貌煥然一新。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錢玄同、胡適、劉半農(nóng)、沈尹默、馬寅初、馬敘倫、李四光等一大批著名學者和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云集北大,民主、科學精神日趨濃厚,北大遂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1919年5月4日,北大率先舉起反帝反封建大旗,在血與火的年代里,為喚起民眾覺醒、挽救民族危亡貢獻了力量,被公認為“五四”愛國運動的發(fā)祥地。北大還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最早基地、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的衣胞之地和我黨早期活動的重要場所。自1918年始,以時任北大教授、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釗為代表,北大先進知識分子成為在中國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批力量。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時,8位地方黨組織負責人中,有6位出自北大;在僅有的53名黨員中,有21名是北大的師生和校友。毛澤東在延安時期曾對斯諾說過:“我在李大釗手下,在國立北京大學當圖書管理員的時候,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fā)展?!贝撕?,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北大的廣大愛國進步師生發(fā)揚“五四”精神,從“三·一八”慘案到“一·二一”慘案,從“一二·九”運動到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反迫害運動,都站在運動的最前列,為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yè),作出了極為重要的歷史貢獻。一所大學與一個國家的命運如此息息相關,難以割離,是世所罕見的。一位著名大學校長曾說:“如果沒有北大,中國的現(xiàn)代史就有可能重寫?!北贝蟛粌H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還有優(yōu)良的學術傳統(tǒng)。一百年來,各路科學巨匠、文化大師匯聚北大,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學術人才,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文化科技成果。北大歷來開風氣之先,中國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眾多學科,包括新中國成立后的原子能、半導體等前沿學科都是在北大率先設立的。創(chuàng)建于1955年7月的北大物理研究室,是我國第一個培養(yǎng)原子能科學人才的機構。研制“兩彈”的主要科技人員彭桓武、郭永懷、鄧稼先、朱光亞、于敏、周光召等均為北大教授或畢業(yè)生;1960年至1965年,由北大化學系教授邢其毅等參加,通過與中科院的6年合作,我國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地獲得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使人類進入了用人工合成方法研究蛋白質(zhì)的新階段;從50年代后期開始,北大計算機專業(yè)的科研人員沖破重重困難,終于在1974年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百萬次大型電子計算機,為我國以后的計算機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新中國第一任北大校長馬寅初提出具有重大理論和實際意義的“新人口論”,成為后來我國制定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先聲;60年代初,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教授主編的《古代漢語》、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教授主編的《中國史綱要》、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教授編著的《當代哲學史新編》等等,由于其極高的學術水平,被列為全國高校統(tǒng)一教材……這些文化學術成果不僅對北大,而且對中國的文化科學發(fā)展都具有深遠影響。難怪人們稱北大為“學術殿堂”、“文化重鎮(zhèn)”、“人才寶庫”。季羨林先生自1946年從海外負笈歸來執(zhí)教北大,至今已52年了。歷盡滄桑的季羨老談起北大百年的光榮傳統(tǒng),感嘆地說:“我歷來認為:中國知識分子在世界各國同仁中是最愛國的,也許這是中國歷史上邊患太多的緣故。經(jīng)過對北大半個多世紀的觀察與思考,我覺得,北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繼承和發(fā)揚了中國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傳統(tǒng)。民主與科學同愛國主義是相輔相成的,北大自‘五四’運動高舉‘德賽’大旗,鍥而不舍地尋求民族圖強之路,都是從愛國主義出發(fā)的?!痹诒贝笮@內(nèi),有兩尊銅像是師生皆知的。俄文樓和南北閣之間的草坪上,李大釗的半身銅像坐落在蒼松翠柏中,他堅毅的神情,讓人聯(lián)想到他當年的凜然正氣;位于鐘亭西側的蔡元培半身銅像栩栩如生,那和藹的表情仿佛正與你交談。它們被北大人視為民主與科學精神的象征。70多年前,魯迅先生在北大任兼職講師期間設計的北大?;?,一直沿用至今。圓形徽章中間,“北大”二字形同一個站立的人,代表北大“以人為本”、進步向上的精神。魯迅先生在《我觀北大》一文中是這樣評價北大的:“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睆谋本┐髮W一百年的風風雨雨中,我們不難辨別出這樣一個高亢的主旋律———“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北大黨委書記任彥申教授說:“北大過去的一百年是光榮的,也是輝煌的,她在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乃至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當然,北大也有過前進與倒退、革新與保守、光明與黑暗等等斗爭,但是,在大江東去的北大歷史進程中,‘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主旋律卻貫穿始終。這八個字集中地概括了北大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和優(yōu)良的學術傳統(tǒng),它是北大一百年長盛不衰的源泉所在。我們搞百年校慶的一個目的,就是要把這筆寶貴財富留下來,傳下去?!备母镩_放,奏響“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有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讓今日北大感到格外自豪:一百年來,北大共培養(yǎng)各類人才19萬,其中約15萬人是改革開放以后的20年培養(yǎng)的。近20年培養(yǎng)的正規(guī)畢業(yè)生是前80年的2.92倍。目前,各類在校生總數(shù)達到2.4萬人,是歷史上人數(shù)最多的;有這樣一塊石碑銘刻著北大學子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奔放激情:石碑正面是四個遒勁的大字———“振興中華”,背面的碑文是———“1981年3月20日夜中國男排在香港比賽獲勝消息傳來,北京大學4000多學生集隊游行,高唱國歌,喊出了80年代的時代最強音‘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特建此碑,以紀念”。這塊石碑坐落在北大圖書館左前方不遠的草坪上,是1984年北大全體畢業(yè)生留給母校的紀念;有這樣一面橫幅表達了北大師生對改革開放的衷心擁護:1984年,在國慶35周年天安門廣場的慶祝游行隊伍中,北大學生舉出一面巨大橫幅———“小平您好”,道出了知識分子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親密樸素的感情,這正是北大師生愛國情懷的真實體現(xiàn)。20年,北京大學的改革開放歷程不凡。改革開放初的撥亂反正、對學科專業(yè)結構和學生培養(yǎng)層次的調(diào)整,為北大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0年代是北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盡管出現(xiàn)了一些動蕩不安,但在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保證了改革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北大常務副校長閔維方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進入90年代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fā)表重要談話以來,學校抓住機遇、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形成了改革發(fā)展的總體思路,陸續(xù)出臺了一些改革措施。1994年北大第九次黨代會通過了《北京大學改革發(fā)展綱要》,確定了北大改革開放的總體規(guī)劃。幾年來,北大以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為龍頭,以教師隊伍和黨政干部隊伍為關鍵,以發(fā)展校辦產(chǎn)業(yè)、增強經(jīng)濟實力為后盾,以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形成了兩個文明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穩(wěn)定有序、民主活潑、集中精力進行改革的政治氛圍和學術氛圍,在人才培養(yǎng)、產(chǎn)學研結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為我國改革開放和高教發(fā)展貢獻了力量?!备母镩_放以來,北大順應科技革命發(fā)展的趨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系科結構的更新改造和教學改革,使北大由原來的文理科綜合大學發(fā)展為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新型綜合大學。目前,北大共有8個學院和22個系,87個學士專業(yè),148個碩士專業(yè),101個博士專業(yè)。其中新增的社會急需的專業(yè)占到了1/3以上,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大約各占一半,使北大的專業(yè)結構更趨合理。改革開放的20年,也是北大科研工作結出累累碩果的20年,是北大為國家、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大量新知識、新技術的20年。在植物基因工程和基因分子調(diào)控研究等方面,陳章良教授的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張青蓮院士等合作測定的稀有元素銦、銪、鈰等,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確認為原子量數(shù)據(jù)標準。程民德、石青云院士等研究開發(fā)的指紋自動識別系統(tǒng)、楊芙清院士主持研制的“青鳥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地球物理系的中國北方暴雨成因研究及其與國家氣象局合作研制的“中期數(shù)值預報業(yè)務系統(tǒng)”等一批成果均獲得國家重大科技獎勵,對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發(fā)展和國民經(jīng)濟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北大文科領域也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東方學系季羨林教授的《敦煌吐魯番吐火羅語研究導論》,被認為是一部“我國前所未有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中文系古文獻研究所整理的《全宋詩》,是迄今中國最大的一部斷代詩歌總集。考古系的山西晉侯墓考古發(fā)現(xiàn)使國家重點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取得重大進展。費孝通教授的《小城鎮(zhèn)四記》等論著,吳樹青教授等的鄧小平理論研究,厲以寧教授的股份制理論研究,蕭蔚云教授關于“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問題的研究等成果,為國家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北大歷史上諸多“第一”中,由王選教授等研制的中文電子出版系統(tǒng),使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的印刷術告別了鉛與火,北大方正集團公司也成為世界最大的中文出版系統(tǒng)開發(fā)和供應基地。王選教授說,北大把堅持走產(chǎn)學研結合的道路、“頂天立地”創(chuàng)辦高科技產(chǎn)業(yè),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途徑,已形成具有北大特色的高科技產(chǎn)業(yè)格局。改革開放后,北大不僅產(chǎn)生了方正集團,還產(chǎn)生了資源公司、未名公司、青鳥公司、維信公司……這些具有知識經(jīng)濟特點的產(chǎn)業(yè)集團不僅成為支持辦學的重要財源,更重要的是,在開辟產(chǎn)學研結合的道路上,造就了一批具有科學家素質(zhì)的企業(yè)家和具有企業(yè)家頭腦的科研人員。中國一位教育家說過:大學之大,非大廈之大,而是大師之大。當今世界的激烈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在國際人才市場的競爭中,中國所處的位置并不十分有利,但北大這些年來還是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僅1997年,北大就從海外招聘到99名博士。目前北大已有650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其中近600人是中青年。閔維方教授告訴記者,北大能夠吸引、留住一批人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北大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更為他們提供了創(chuàng)造歷史的機會。為了加速中青年教師的成長,北大近年來采取諸如打破論資排輩,破格晉升高級職稱,實施“跨世紀人才工程”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更多的優(yōu)秀中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人才斷層現(xiàn)象得到緩解。從老一代的季羨林、張岱年、程民德等到新中國培養(yǎng)的王選、姜伯駒、厲以寧、袁行霈再到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閔維方、陳章良、趙新生、劉忠范、申丹等教授,北大已初步形成相互銜接的學術梯隊。王義遒教授說得好:“師資隊伍是學校的根本。從今日北大的年輕教師身上,我們看到北大優(yōu)良治學傳統(tǒng)是長青的。在幾代名師的傳幫帶和他們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熏陶下,年輕人一定會成長為明天的頂梁柱,各門學科領域的折桂人。”在北大未名湖畔的臨湖軒迎賓處,記事牌上密密麻麻地記載著無數(shù)世界著名學府和知名人士的名字。北大外事處的工作人員說,幾乎每天都有外國教育代表團來北大參觀,有時一天來好幾批。20年來,北大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目前已同40多個國家的136所大學建立了校際聯(lián)系,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始終率先垂范。一百年來,北大與中華民族共興;20年里,北大與改革開放同行?!皭蹏⑦M步、民主、科學”的傳統(tǒng),“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以及兼容并包的胸懷,放眼世界的目光和學術自由的環(huán)境,賦予北大辦學思想的歷史性飛躍和師生精神狀態(tài)的深刻變化。繼往開來,向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走過一個世紀,北京大學終于站在了百年華誕的門前。隨著校慶倒計時牌上的日期向1998年5月4日迫近,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北大校友正潮水般涌向他們心中的圣地。深圳的北大校友包租的專列,將沿途各站的北大校友一起接回母校,列車已于5月2日抵京;云南的北大生物系校友獻上1萬朵郁金香,點綴節(jié)日的燕園;遠在巴黎的校友,送來一尊巨大的魯迅銅像……屆時,共有4萬多名校友返校。在未名湖邊,幾位來自西北的77級校友告訴記者:“北大百年輝煌終將成為過去,我們千里迢迢來參加校慶,不單是回來尋找青春的足跡,更多的是關注母校未來的前程?!标P注北大未來的前程,這無疑是北大師生、北大校友以及所有與北大有關聯(lián)的人們的共識。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博士與北大的關系從西南聯(lián)大時就開始了。前不久他以校友的身份諄諄告誡北大學子:作為北大人,應感到驕傲,更應有一種責任感。我希望北大在以后的一百年,乃至幾百年,為中國文化事業(yè)的更大發(fā)展奠定一個基礎?!皬牟淘嗟浇裉?,北大歷來虛心向上,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北大要發(fā)揚傳統(tǒng),光有信心和愿望不行,還需要腳踏實地的研究,做出成績來??傄行碌陌l(fā)現(xiàn),新的創(chuàng)造,才算是有真正的成就?!闭軐W系張岱年的話更是語重心長?!爸挥袑W術上的發(fā)展,值得作大學的紀念。只有學術上的建樹,值得‘北京大學萬萬歲’的歡呼!”李大釗先生在紀念北大25周年校慶時的這段話,至今仍回蕩在校園。北大百慶典活動的重點是學術研討。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東京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和中國著名大學的近100位校長匯集北京,登上“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大學校長論壇”;14個重要的國際性學術會議中將有六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參加;“漢學研究國際會議”邀請到了300余位世界知名的漢學研究專家。這樣多的世界大學校長和著名學者的聚會,在我國的教育史上還是第一次。北京大學校長陳佳洱教授說,百年校慶的宗旨是“弘揚傳統(tǒng),繁榮學術,面向未來,促進發(fā)展”。他說,我們慶祝建校百年,首先要回顧和總結學校在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建樹上的成就,特別是要檢閱新中國成立以來這方面的成就和經(jīng)驗,確立今后的發(fā)展目標,這才是百年校慶對我們最根本的激勵!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百年校慶的契機,加快改革步伐,使百年校慶真正成為“二十一世紀初葉把北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目標的新起點。陳校長認為,要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關鍵問題是如何提高高等學校的辦學效益和運行效率。他說,目前北大設想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以“梳理”課程為切入口,加強基礎課的師資力量,強化綜合素養(yǎng)的教育。———結合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發(fā)揚北京大學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優(yōu)勢,大力加強科研基地建設,加強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增強爭取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出重大成果的實力。科學研究既是學校為國家科技、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校師生學術水平和科學素質(zhì)的主要手段?!罅訌娊虒W和科研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更新,為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引進與使用創(chuàng)造條件?!e極、主動、穩(wěn)定有序地進行學校管理體制改革。促進校內(nèi)學科之間緊密聯(lián)合,發(fā)揮11〉2的作用,這是培養(yǎng)具有高度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的基礎。同時積極與國內(nèi)外有關學校聯(lián)合辦學。今日北大已進入一個全面建設、整體發(fā)展的最好歷史時期。展望未來,北大必將再造新的百年輝煌。北大人說,他們更愿意把1998年5月4日作為起點,而不僅是百年的終點。5月4日,是一個太值得紀念的日子。她是愛國運動的紀念日,是中國青年的節(jié)日,也是春意最濃的季節(jié)。這不正昭示了北大雖已走過百年,卻依然是年輕的北大,“常為新的”北大嗎?5月4日,將有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北京大學星”。這是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第一次給一顆行星賦予一所大學的名稱。我們相信,像這顆小行星在茫茫太空中走向未來,走向永恒一樣,北京大學也會在我們民族的昌盛繁榮中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