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病死
在104年前的今天,1916年6月6日(農歷1916年5月6日),袁世凱死后留下的兩大謎團。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第二屆臨時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1916年6月6日,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病死。袁世凱,字慰亭,又作慰庭,別號容庵。河南項城人。1859年(清咸豐九年)生。早年應童子試不弟,投淮軍將領吳長慶。1882年(光緒八年)隨吳入朝鮮,1894年回國。其間首任駐朝“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代表,并得授浙江溫處道。1895年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出賣維新派,取得慈槽太后的寵信。次年升山東巡撫,殘酷鎮(zhèn)壓義和團。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參加帝國主義策劃的“東南互?!薄4文昀^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后又兼練兵處會辦大臣等。借清廷籌辦“新政”之機,擴編北洋軍為六鎮(zhèn),建成了北洋軍閥集團的基本武裝力量。1907年調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1909年初被攝政王載灃罷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復起為內閣總理大臣。憑借北洋勢力和帝國主義支持,一面脅迫革命黨讓權,一面挾制清帝退位,竊得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職位,建立起地主買辦聯(lián)合專政的北洋軍閥政權。一代梟雄袁世凱1913年派人刺殺宋教仁,并在取得“善后大借款”后發(fā)動內戰(zhàn),以武力奪占由革命黨人控制的地區(qū)。后又解散國會,篡改約法,實行獨裁。1915年5月接受日本提出的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12月宣布改次年為洪憲元年,準備稱帝。因蔡鍔等在云南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并得到廣泛響應,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旋在全國人民聲討中憂懼而死。袁世凱的葬禮上殯儀隊伍在去北京火車站的路上圖為段祺瑞的內閣成員:(右起)曹汝霖、劉冠雄陸征祥、段祺瑞、錢能訓、段芝貴、朱深、傅增湘,袁世凱死后,產生以黎元洪為總統(tǒng)、馮國璋為副總統(tǒng),段祺瑞為國務總理的北京政權。北洋政府為袁世凱在河南項城修建了奢華的陵墓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內外交困、眾叛親離中死去。護國運動勝利結束大事年表清朝年間1859年9月16日(咸豐九年),袁世凱生于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zhèn)袁寨一個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為清朝顯貴,權重一方。1876年(光緒二年)、1879年(光緒五年),袁世凱兩次鄉(xiāng)試都未考中,遂決計棄文就武。1881年(光緒七年),袁世凱至山東登州投靠吳長慶。1882年(光緒八年),朝鮮發(fā)生壬午軍亂,當年23歲的袁世凱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以“駐扎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xié)助朝鮮訓練新軍并控制稅務。以整頓軍紀和鎮(zhèn)壓兵變有功,為朝鮮國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獎敘五品同知銜。1884年(光緒十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fā)動甲申政變,駐朝日軍亦趁機行動欲挾制王室;國王李熙奔赴清營求助,袁世凱指揮清軍擊退日軍,維系清廷在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奏舉,袁世凱任駐漢城清軍“總理營務處,會辦朝鮮防務”。袁世凱帶兵駐軍朝鮮,擊敗日軍,使日軍多年不敢前進一步。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清軍海陸皆敗,袁世凱隨軍撤退天津。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袁世凱由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藻等奏派擴練駐天津小站的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聘德國軍官十余人擔任教習,又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百余名學生任各級軍官,以加強對全軍的控制。這些人以后大都成為清末民初的軍政要人。小站練兵是中國新式軍隊發(fā)展的轉折點,也奠定了袁世凱一生事業(yè)的基礎。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擢直隸(今河北)按察使,仍主持練兵。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據(jù)傳袁世凱將圍園殺后的消息告訴忠于慈禧太后的榮祿,結果戊戌變法失敗,皇帝失去政權并遭軟禁。6月,袁世凱升任工部右侍郎。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冬,因義和團在山東的排外行為引起各國不滿,清廷被迫撤換縱容拳民的山東巡撫毓賢,代之以袁世凱。這是袁世凱首次出任地方大員。袁到任后,對拳民加以驅散,令其在山東無法立足,逃往天津、北京一帶,山東在袁世凱治下維持穩(wěn)定,并且加入東南互保。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袁世凱在山東創(chuàng)建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學堂--山東大學堂,即山東大學。11月,繼李鴻章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授袁世凱為北洋大臣,兼任政務處參預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練兵處,袁世凱任會辦大臣。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張之洞和袁世凱一起參與廢除科舉制度。軍事上北洋六鎮(zhèn)編練成軍,每鎮(zhèn)一萬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鎮(zhèn)系滿族貴族鐵良統(tǒng)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鎮(zhèn)都在袁的控制之下。5月13日袁世凱奏請籌款自造京張鐵路,15日,袁世凱派陳昭常、詹天佑為京張鐵路總辦,10月開工。7月,袁世凱在天津開辦了無線電訓練班,聘請意大利人葛拉斯為教師。他還托葛拉斯代購馬可尼猝滅火花式無線電機,在南苑等行營及部分軍艦上裝用。10月袁世凱在直隸省河間秋操,首次用電報、電話進行聯(lián)絡。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10月13日袁世凱編刊《立憲鋼要》。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調任軍機大臣,成為中樞重臣。同年,在袁世凱倡導下,第一支中國警察隊伍于天津成立。中國首次地方選舉:天津市政選舉同年舉行,這是中國第一次民主自治選舉。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繼去世,溥儀繼位,袁稱疾返回河南,最初隱居于輝縣,后轉至安陽。袁在此期間韜光養(yǎng)晦,暗地里仍關心政事,等待時機復出。1911年(宣統(tǒng)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1911年11月1日袁世凱出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民國時期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為臨時大總統(tǒng)。袁于3月10日于北京就職。袁就職之后,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時積極與列強交涉,維持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9月20日,袁世凱頒布《整飭倫常令》,下令“尊崇倫?!保f:“中華立國,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人道之大經(jīng)?!?913年(中華民國二年),2月,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國大嘩。革命元勛孫文、黃興等指袁氏授意暗殺,袁世凱則予以否認;7月,孫文組織中華革命黨,發(fā)動二次革命,武力討伐袁世凱,遭到失敗。10月6日,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tǒng)。同年,袁世凱政府制訂了《國會組織法》、《公務員獎懲條例》和《文官考試法》,建立了中國近代司法制度。其中規(guī)定文官高等考試,以國法學、刑法、民法、國際公法、行政法、經(jīng)濟學和財政學七種為主科,一定要考。商法、政治學、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通商約章等五種為附科,應試者自擇其一。同年袁世凱斷然拒絕承認英國企圖分裂西藏的麥克馬洪線,維護了西藏的領土主權。1914年(中華民國三年),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并修改總統(tǒng)選舉法,總統(tǒng)可指定三名新總統(tǒng)候選人。(此舉體現(xiàn)了袁世凱實為獨裁)同年改革厘金制度,解決了晚清到處設卡征收厘金的弊政。積極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統(tǒng)一貨幣,鑄造“袁世凱銀元”(又稱袁大頭)。整理和健全財政稅收制度,實現(xiàn)了財政收支平衡。同年成立了審判官吏貪污罪行的特別法院——平政院。1915年(中華民國四年),1月,袁世凱以大總統(tǒng)令公布《頒定教育要旨》,大力發(fā)展教育。同時公布《權度法施行細則》,開始施行度量衡標準。5月,袁世凱在日本外交壓力下,接受了干涉中國內政的“二十一條”中部分條款,使其政績蒙上污點。當月第二屆遠東運動會在上?;I辦。11月,袁世凱政府頒布《著作權法》。12月,袁世凱宣布恢復中國的君主制,建立中華帝國,并改元洪憲。總統(tǒng)府改為新華宮。12月25日,全國舉行國體投票,同時蔡鍔、唐繼堯等在云南宣布起義,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貴州、廣西相繼響應。同年,經(jīng)過袁世凱政府立場強硬的談判,中、俄、蒙簽訂《恰克圖協(xié)約》,外蒙古分裂勢力于6月9日取消獨立,俄國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1月12日,袁世凱政府公布《傳染病預防條例》。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5月下旬憂憤成疾。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而病逝,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于河南安陽。歷史點評:歷史無情地嘲弄了袁世凱:他本來要追求世襲的絕對的獨裁權力,結果卻使他的一切既得權力都喪失殆盡。袁世凱的歷史又一次證明:凡是不顧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要求,違背人民意志而倒行逆施的人,無論他是多么驕橫跋扈,顯赫一時,其最后的結果必然是身敗名裂。延伸閱讀:袁世凱死后留下的兩大謎團揭秘延伸閱讀:袁世凱死后留下的兩大謎團揭秘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恢復中國的君主制,建立中華帝國,并改元洪憲??偨y(tǒng)府改為新華宮。但是,袁世凱稱帝的倒行逆施,遭到了舉世反對。不僅孫中山、梁啟超等人堅決反對帝制復活,北洋將領段祺瑞、馮國璋等也深為不滿,段祺瑞甚至致電袁世凱:“恢復國會,退位自全”。帝國主義列強,亦不斷對袁世凱的稱帝提出警告和抗議。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在云南宣布起義,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討伐袁世凱。貴州、廣西相繼響應。接著,各省接連宣布獨立。北洋派內部更是危機四伏,以往在北洋一呼百應說一不二的老袁,成了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無奈之下,袁世凱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稱帝僅83天,史稱“八十三天皇帝夢”),恢復“中華民國”年號,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段團結北洋勢力,支持他繼續(xù)擔任大總統(tǒng)。但起義各省不承認他有再做總統(tǒng)的資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軍政實權。廣東、浙江、陜西、湖南、四川紛紛通電宣告獨立或與袁世凱個人斷絕關系。5月下旬憂憤成疾。袁世凱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欲續(xù)任大總統(tǒng)亦不可得,在心理的重大打擊及家族遺傳性糖尿病交煎之下,于1916年6月6日撒手人寰,時年57歲。他死后,留下了兩個謎。袁世凱為什么要葬在安陽?袁世凱死后的兩個多月,即1916年8月24日,正式歸葬于河南安陽。安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不僅是“七大古都”之一、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所在地、漢字之都、甲骨文之鄉(xiāng)、《周易》的誕生地、上古顓頊帝嚳二帝陵墓所在地、隋唐瓦崗寨起義地、岳飛故里,還是現(xiàn)代著名的紅旗渠精神發(fā)源地。袁世凱老家在位于河南省東南部的項城(項城至今保存有各式建筑248間的“袁世凱故居”,以及有清代宮廷式建筑群典型風格的“袁世凱行宮”),為什么要葬在河南省最北部的安陽呢?對此,袁世凱生前含糊其辭,近代史家也各有各的說法,莫衷一是。從現(xiàn)存文獻看,早在袁世凱歸隱的1910年冬天,他就為自己選擇好了墓地,但究竟在何處他沒有明說。1911年6月他在致端方的信中寫道:“兄衰病日增,行將就木,牛眠之區(qū),去冬已卜得一段。”據(jù)其子袁克文記述,袁世凱自選的墓地在太行山中。他寫道:“昔先公居洹時,曾自選窀穸(音zhunxi,意墓穴。)地,在太行山中,邃而高曠,永安之所也?!痹虾笕俗詈笥懻撛嵊诤蔚貢r,袁克文提出按其父生前的意愿辦,但長子袁克定堅決反對,決定將其葬在彰德府洹上村旁。其實,袁世凱死后沒有歸葬其老家項城的原因,與其身世、家事有關。1859年(清咸豐九年),袁世凱生于河南省項城縣袁寨。他們家按照“保、世、克、家”來排輩分,父親袁保中有八個子女,長子世昌、次子世敦和兩個女兒為原配夫人所生,其余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凱行四,7歲時又過繼給了叔父袁保慶。袁世凱做山東巡撫時,他的母親劉氏病死在天津,靈柩運回項城之后,袁世凱的同父異母兄袁世敦以嫡子主持家務,他認為劉氏不是正房,堅決不準正門出殯,靈柩也不能埋入祖墳正穴和袁保中合葬。盡管袁世凱頗有權勢,但囿于倫理綱常,只能和哥哥爭執(zhí),甚至跪下哀求,也沒有得到袁世敦的許可。無奈的袁世凱最后只得另購墳地,才算讓母親安然入土,但也因此和兄長袁世敦鬧翻了臉,盛怒之下與之絕交,從此永遠不再回到項城老家。而安陽呢,時稱彰德,在袁世凱的宦海生涯中,這里可說是一處風水寶地。他曾在此地向世界充分展示過自己的軍事實力,在那個軍事實力即話語權的時代,這無疑意味著他是當時清廷的第一強人。少年時生性貪玩的袁世凱,早年考取功名屢次落榜,后投身行伍才逐漸發(fā)跡。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是甲午戰(zhàn)后的天津小站練兵,從此青云直上,戊戌變法的第二年當上了山東巡撫,后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進入了大清朝廷的權力中樞。1905、1906年北洋陸軍連續(xù)兩年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會操,其中1906年9月的會操是在彰德(即安陽)舉行的,袁世凱是閱兵大臣。這次會操是直隸兩湖等省陸軍的實戰(zhàn)演習,精選出來參加演習的北兵有4萬多人,還有各國駐華官員和記者500余人參加。這是甲午戰(zhàn)爭以來北洋軍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凱對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更被朝野以及外國勢力看成是大清的支柱。因此,袁世凱對安陽感情很深,遠遠超過了生他養(yǎng)他的項城。天有不測風云。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登天后,與袁世凱有矛盾的醇親王載灃攝政,袁世凱的厄運來了。攝政王載灃發(fā)布諭旨,解除了袁世凱所有職務,令袁世凱“回籍養(yǎng)疴”。袁世凱自從和大哥鬧翻之后,就把時稱彰德的安陽當成了自己的故里。袁世凱小的時候,就知道安陽有個洹上村,相傳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誹謗,到洹上村隱居三年,后來商王親自到洹上村迎他復任。安陽也是袁世凱的遠祖--漢朝大將軍·袁紹發(fā)祥之地,袁世凱覺得,洹上村對自己是一塊吉祥寶地,還在小站練兵的時候,他就買下了這里二百多畝地,只是沒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場。安陽洹上村位于河南與直隸交界處,交通方便,離京城也近。隱居這里垂釣洹水,也便于掌握天下動態(tài)。所以,袁世凱死后,歸葬于他曾閱兵和歸隱過得安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袁世凱墓為什么不稱“陵”而稱“林?袁世凱的墓園位于安陽市北郊洹水北岸,現(xiàn)為安陽博物館館址所在地。袁世凱墓修建時花費了兩年的時間?!罢嫉匾话偃水€九分八厘八毫六絲九忽,支出銀圓七十三萬二千七百五十四元一角九分一厘”,這些數(shù)字都翔實地記錄在《袁公林墓工報告》中的清單上。該墓于1916年6月袁死后開始籌建,1918年6月竣工,是由當時的河南省省長田文烈負責督修的。墓碑上刻有“大總統(tǒng)袁公世凱之墓”九字,此乃袁之好友、時任民國總統(tǒng)的徐世昌手書。在所用70多萬銀圓中,北洋政府出銀50萬兩,其余部分由袁世凱北洋舊部個人捐款,多者都是現(xiàn)幣一萬元,少者也沒有低于兩三千元的。《袁公林墓工報告》記載,“袁公遺產不豐未忍輕動,而庫幣奇拙難在請求爰興,段君忠樞工統(tǒng)籌議,發(fā)起微資萃袍卅年之誼,竟山陵一簣之功,群策群力集捐款銀幣二十五萬元?!痹绖P墓園被稱為袁林。袁林的設計者是德國的工程師,它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主體建筑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糙石橋、清白石橋、牌樓門、望柱、石像生、碑亭、東西值房、堂院大門、大丹陛、東西配殿、景仁堂、墓臺。袁林建筑的總體設計,有其獨特之處,在我國陵墓建筑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的特點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國明清陵寢的風格,后邊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寢的建筑風格。那么,袁世凱墓為什么不稱“陵”而稱“林”?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名不正而言不順,最后四面楚歌,不到六十歲就一命嗚呼。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歷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萬年吉地稱為“袁陵”。但當時當政的徐世昌卻對之明確反對,他說:“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林與陵諧音,《說文解字》上所載陵與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實,這多好啊!”其時,徐世昌的話自然最有份量,于是便棄“袁陵”而稱之為袁林。徐世昌不愧是袁世凱的生前至交,也不愧為一個學者型政客,他的建議,足以使袁世凱含笑九泉之下。自古帝王之墓為陵,圣人之墓為林,袁世凱墓效仿“孔林”、“關林”而稱“袁林”,也算是對他的極大抬舉了。揭秘:袁世凱稱帝的幾個幕后推手揭秘:袁世凱稱帝的幾個幕后推手《順天時報》是日本人辦的一份報紙,袁世凱對其十分關注。其子袁克定便專門辦了一份假《順天時報》給袁世凱看,鼓吹帝制,迎合袁世凱。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接受了所謂的民眾勸進書,宣布登基,史稱洪憲皇帝。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臺,當了83天皇帝。6月6日又因尿毒癥棄世而去。袁世凱是一個謀略絕非尋??杀鹊娜耍瑸槭裁匆欢ㄒ疤煜轮蟛豁t,逆歷史之潮流,復辟帝制呢?這里面除了袁本人的原因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人在幕后充當推手,這個因素也不可不察。袁臨死之前:“他害了我?!边@個“他”是誰呢?袁世凱在臨死之前,曾吃力地吐出4個字:“他害了我?!边@個“他”是誰呢?據(jù)袁氏家族的人估計,袁世凱死前所說“他害了我”的“他”,很有可能就是其子袁克定。袁世凱死后,袁克定在靈前用頭觸棺,放聲大哭:“爸爸!爸爸!我對不起您!”袁克定的這般哭喊,與他鼓動其父稱帝有關。袁克定之所以主張其父稱帝,是因為這樣一來他就是皇太子了。袁世凱有一妻九妾,有17個兒子、15個女兒,袁克定是袁世凱的長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出。袁世凱對袁克定十分重視,抱有殷切期望,這從袁克定的名字中就可看出。袁克定的乳名叫“繼光”,“繼光”的含義,用袁世凱的原話是:“繼吾先人之光也”。由于袁世凱的著意培養(yǎng),袁克定不僅舊學功底深厚,而且德語和英語都相當不錯,袁世凱與洋人交涉時,經(jīng)常由袁克定充當翻譯。在他的書房里,堆滿了德文和英文書籍。所以,袁克定很有抱負。辛亥革命后他極力鼓動帝制,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就是給他父親編造《順天時報》?!俄樚鞎r報》是日本人在北京辦的報紙,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列強無暇東顧,因此,袁世凱十分關注日本的態(tài)度,《順天時報》就是袁世凱的重要消息來源。由于該報紙經(jīng)常發(fā)表一些對帝制不利的消息,于是,袁克定心生一計,決心瞞天過海,偷梁換柱,自己花錢編造假版《順天時報》,經(jīng)??且恍┕拇档壑频奈恼?,袁世凱看了以后,非常高興,認為日本方面不會有問題,于是加快了帝制的步伐。不過,畢竟是紙包不住火。這事后來被捅到袁世凱那里,袁世凱把袁克定找來,問明情況,氣憤至極,袁克定忙跪下求饒,袁世凱拿起皮鞭就打,邊抽邊罵:“孽子!欺父誤國!”袁世凱在臨終時抱怨:“楊度誤我”袁世凱稱帝,還與“籌安會”的“六君子”、“十三太?!标P系至為密切?!傲印敝笚疃取O毓筠、李燮和、劉師培、胡瑛、嚴復,他們在1915年8月14日聯(lián)名發(fā)起成立“籌安會”,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理事長,鼓吹帝制。“六君子”加上梁士詒、張鎮(zhèn)芳等7人,合稱“十三太?!?。袁世凱在臨終時抱怨:“楊度誤我?!睏疃染褪恰笆!敝惺滓娜宋?。1915年4月,楊度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撰寫了兩萬多字的《君憲救國論》,呈遞袁世凱,袁大為賞識,于5月底特地頒發(fā)親筆題寫“曠代逸才”的4字匾額一方,賞賜給了楊度。楊度之外的“十三太保”當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梁士詒。梁士詒號稱財神,在民國時期擔任總統(tǒng)府秘書長、鐵路總局局長、交通銀行總理等,是交通系的主要魁首。起初,梁并不熱心帝制。袁世凱曾14次探詢梁士詒對帝制的看法,梁都假裝不解,僅有一次向袁直接表白道:眼下大總統(tǒng)的權力,比各國君主要高,所不同的是子孫沒有繼承權,可繼承權恰恰對子孫后代有害啊,歷代帝王哪有像清代這樣安然退位的呢?為改變其態(tài)度,袁世凱、袁克定決定向交通系開刀。一天,袁克定約見梁士詒,單刀直入,問:變更帝制,肯幫忙否?梁見來者不善,回答:容考慮后再作答復?;厝ズ罅壕驼偌煌ㄏ等藛T開會,明確指出:贊成不要臉,不贊成就不要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頭之不在,哪有臉面?討論結果,大家覺得還是要頭的好,并且一致認為,不干則已,要干就干得徹底。次日,梁回報袁克定,表示要全力以赴,以策前驅,用錢就包在自己身上,并提供了推動帝制的路線圖,袁克定大喜過望,樂不可支。除了“十三太?!敝猓€有一些人對袁稱帝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對袁稱帝起到推動作用的還有一些人,比如:陳宧。1915年11月陳宧受命為四川都督,臨行前,伏地九叩首,并跪著上前,嗅袁世凱的腳,大呼:大總統(tǒng)如明年還不登基,我陳宧此去到死都不回來了。陳宦這些北洋將領,想的就是:大哥做了皇帝,小弟也掙個將軍到手。楊度也說過:北洋諸將,從公多年,所為何事,只不過攀龍附鳳,求子孫富貴耳!如總統(tǒng)猶豫不定,將來諸將又怎么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袁世凱1915年12月稱帝后,封陳宧為一等侯。但到第二年5月,陳宧卻又勸袁世凱退位,并于當月通電四川獨立,成為袁世凱帝制失敗的主因之一。閻錫山。山西王閻錫山盡管是同盟會員,可在帝制期間為保全自己的地位,極力推動,他還把自己的父親閻書堂送到北京租屋居住,表面上是請老人家逛逛北京,實際上是把父親作為人質,使袁對他放心。1915年4月間,他被袁世凱召見3次,其中第一次召見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并為此談虎色變,心有余悸。他后來回憶道:我一生見過了多少位咱國家的元首,如孫中山、黎元洪、徐世昌、馮國璋、曹錕,甚至張勛、段祺瑞以至蔣介石等,沒有哪一個像袁世凱的兩道目光那樣虎視眈眈地逼人,使人不敢仰視。張作霖。張作霖發(fā)誓道:關以外有異樣,唯作霖一人是問,作霖一身當之;關內若有反對者,作霖愿率本部以平內亂。古德諾博士。1915年7月,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古德諾博士訪華,并于8月20日發(fā)表《共和與君主論》,認為中國民智低下,只宜行君主立憲而不宜行共和。古德諾訪華期間是袁克定負責接待的,這對他是個極大的鼓舞。日本公使日置益、英國公使朱爾典等,多有贊同帝制的表示。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對袁世凱面遞《二十一條》時說:“若開誠交涉,則日本希望貴總統(tǒng)再高升一步?!敝鞝柕湓谥心虾讶侍脟玳g,竟用英語尊稱袁世凱為“陛下”。從上可知,袁世凱當上皇帝,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客觀的條件,合在一起,成就了袁世凱的83天皇帝夢。這是袁世凱的“人生高峰”,同時他的事業(yè)和生命也在這一時間戛然而止。(北京日報蘇全有)(作者為河南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歷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