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帝國首相克萊門斯·梅特涅逝世
在161年前的今天,1859年6月11日(農歷1859年5月11日),奧地利帝國首相克萊門斯·梅特涅逝世??巳R門斯·梅特涅梅特涅(1773年5月15日-1859年6月11日)出生于德意志科布倫茨的官宦世家。他的父親當時是奧地利駐萊茵公國的公使,梅特涅在萊茵—莫塞爾區(qū)(Rhine-Moselle)渡過其少年時期,這段隨著父親駐外的成長時期,令他也走上外交家之路。1795年9月,梅特涅與愛麗諾·考尼茨女伯爵(EleonoreKuunitz)結婚,這個婚姻給予梅特涅躋身于奧地利上層貴族社會的機緣,并且得以接近奧皇法蘭西斯一世(FrancisI)。1801年,梅特涅的外交生涯開始。他初履此任便以奧地利大使的身份奉派前往德累斯頓(Dresden),極受賞視的梅特涅在兩年之后又被負予重任派駐柏林(Berlin),由于奧皇對柏林大使期望頗深,希望擔任此職位者既要能獲得普魯士宮廷及政要的喜愛,又要能兼具敏銳觀察力及配合度高,因此梅特涅的出任,再度證明了他己慢慢進入了奧國外交政策的權力核心。1806年,當時法國及歐洲尚是拿破侖時代。梅特涅奉派為駐法大使,他結交了不少社會名流,從他們之間,梅特涅獲知法國政治事務的重要報告。他也利用會議的談判,促使法奧和約(Franco-AustrianTreatyofFontainebleau)的簽訂,雖然最終不能避免法奧的戰(zhàn)爭,但他利用這段時期,對拿破侖一世性格,得到深切的認識。然而,梅特涅當時卻高估了1808年西班牙起事對拿破侖的影響,錯估了情勢并勸導奧國與法國作戰(zhàn),拿破侖大軍終究還是在1809年7月5~6日在瓦格拉姆(Wagram)大敗奧軍,并且進入了奧都維也納,是為瓦格拉姆戰(zhàn)役。經此一役,奧地利的情勢可說是黯淡無光。1809年10月8日,奧皇弗蘭茨一世指派梅特涅為外交大臣,六天之后,被迫與法國簽訂申布倫條約(TreatyofSchonbrunn)。這時,梅特涅顯示出他杰出的外交天賦。1810年11月的一天晚上,在法國巴黎舉行的一次假面舞會上,法國當朝權貴與各國駐法使節(jié)及夫人們應邀出席。正在巴黎的梅特涅夫人愛琳諾也應邀到場。她剛跳完一曲,又有一位個頭不高、衣著華貴的先生彬彬有禮地邀她共舞。這種場合拒絕邀請是很失禮的。舞曲一起,愛琳諾就感覺舞伴的舞技拙劣,還邊舞邊擁著她朝客廳邊走去。那人竟拖著她進入客廳暗處一間空房間,隨手關上門又取下假面具。愛琳諾驚魂未定,很快又大吃一驚,此人居然是當今法國皇帝拿破侖。“夫人,很抱歉。我如此粗野,只是想問你,如果我向貴國公主瑪麗·路易絲求婚,是否可得到答允?”“陛下,我……我無法知道?!薄昂冒桑埛蛉讼蚰恼煞蜣D達我這個問題。請再次原諒我的失禮?!蹦闷苼鲛D身迅速離去。愛琳諾像許多奧地利人一樣,對讓他們忍辱蒙羞的拿破侖又怕又恨,因此,她認為拿破侖剛才的這番舉措極為荒唐??伤煞蛎诽啬犓f完后先略有所思,轉瞬就面有喜色。在其擔任奧地利駐巴黎大使時,梅特涅就了解到拿破侖因皇后約瑟芬不能生育,準備與她離婚,然后再娶一個與他地位相當?shù)呐印9烙嬍嵌韲芙^了拿破侖向沙皇妹妹安娜的求婚,惱怒的拿破侖才轉向奧地利。“如今是法強我弱。僅憑我國20多萬軍隊,又無可靠盟友,奧地利如繼續(xù)與拿破侖對抗是愚蠢的。聯(lián)姻可使法國將攻擊矛頭轉向俄國,奧地利則可以逸待勞,保存實力?!泵诽啬绱诉@般勸說奧皇,終于成功撮合了這門親事。奧法聯(lián)姻后,1812年6月,拿破侖果然發(fā)兵進攻俄國,他要求奧地利出兵三萬擔任進攻的左翼。梅特涅口頭應允,卻讓奧軍回避與俄軍交戰(zhàn);同時又暗中與英、俄及普魯士聯(lián)系,保證只要自己任奧外交大臣一天,奧地利就不會真正與拿破侖聯(lián)手。拿破侖的60萬大軍被俄國的防御戰(zhàn)略與嚴寒氣候折騰得只剩3萬殘兵敗將,狼狽而退。奧軍的3萬兵馬卻幾乎完好無損。拿破侖遠征俄國慘敗后,梅特涅立即進行武裝調停。1813年6月26日,梅特涅同拿破侖進行了一場9個小時的所謂“外交上的滑鐵盧戰(zhàn)役”。拿破侖在這位媒人面前,懊惱地承認,自己同奧地利公主結婚,是干了一件極其愚蠢的傻事。會談結束時,拿破侖問梅特涅,今后將會發(fā)生什么事?梅特涅說:“陛下,你是輸了……現(xiàn)在我要走了。我認為你是輸定了?!辈痪茫闷苼龅蹏槐煌品?。在重建被拿破侖打亂了的歐洲秩序的維也納會議上,梅特涅再次大顯身手。他成功地使歐洲外交中心從巴黎、倫敦移到維也納,既提高了奧地利的國際地位,又便于居間操縱。1815年,歐洲列強在維也納召開了分贓會議。梅特涅積極規(guī)劃歐洲均勢,認為俄國是潛在的威脅,反對過分削弱法國。打敗拿破侖之后,俄國成了歐洲大陸軍事最強大的國家。如果立刻召開“分贓會議”,俄國無疑會取得最大的利益。于是梅特涅竭力要求把會期拖到秋天,以使奧地利有時間恢復元氣,聯(lián)絡盟友。他說服了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累支持他的意見。維也納會議的焦點是波蘭和薩克森問題,當時亞歷山大一世吞并波蘭,而弗里德里希三世則要求把薩克森王國并入普魯士。這讓梅特涅非常擔心,因為他不愿看到出現(xiàn)一個強大的俄國對奧地利造成威脅,也不愿意普魯士強大和奧地利去爭奪德意志的領導權,再加上俄、普互相勾結,威脅著奧地利的利益。因此他積極地反對俄普的要求。為達到目的,梅特涅努力拉攏英國反對俄普。為增強英奧兩國對抗俄普的力量,梅特涅又看上了法國外交大臣塔列朗,梅特涅知道法國最不愿意看到普魯士強大起來。三國很快達成秘密協(xié)定,互相保證在維也納會議上協(xié)調一致,共同反對俄普的要求。維也納會議在梅特涅和卡斯爾累的主導下,對戰(zhàn)敗國法國做了前所未有的寬大處理,法國不僅保住了1792年的疆界,而且在會議期間與英奧締結反對俄國的秘密軍事同盟。由于梅特涅在幕前幕后活動異常頻繁,像一只蝴蝶飛來飛去,因此被人稱為“蝴蝶大臣”。這次會議名義上是為了重建歐洲和平,實際目的卻是復辟專制王朝,打壓各國的民族、民主運動。因梅特涅及多數(shù)與會領袖都認為,民族主義及民主運動是致亂之源,并敵視法國大革命的原則,他們致力使歐洲回歸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原狀,恢復舊秩序下的思想與制度,重新建立歐洲的保守勢力。在梅特涅的強勢主導下,維也納會議訂下歐洲各國以后的“協(xié)調”方針,亦種下日后四國同盟的建立。梅特涅多次主持四國同盟的會議,策劃鎮(zhèn)壓歐洲各國的革命。先鎮(zhèn)壓意大利革命,并支持法國鎮(zhèn)壓西班牙的革命??傊?,四國同盟在1820年以后,成為專制君主壓迫各民族自由的聯(lián)盟,當英、法不肯再與其合作后,它甚至不復存在歐洲協(xié)調的外形,進一步成為史家王曾才所稱的“東歐三專制國家反革命聯(lián)盟”。對于德意志,梅特涅認為“德意志蘭”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政治統(tǒng)一只是一種妄想。所以當1815-1818年,德國大學生運動爆發(fā)(全德大學生為爭取政治自由與民族統(tǒng)一而進行的一次運動),特涅視其為威脅并聯(lián)合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和其他德意志邦國一同壓制這項運動,以達到維持神圣同盟的目的。梅特涅于1821年5月被任命為奧國首相,本來克萊門斯可進一步實行他的抱負,但是英國在列強國際會議上的突然轉變,使梅特涅在國際影響力漸低。而國內政策方面,梅特涅在國內積極實施高壓統(tǒng)治,極力維護君主專制制度。以其在全國實行的書報檢查制度為例:當時有不下5000種書刊被列為禁書,其中許多是有影響的名著;書報檢查的范圍實際上并不限于書報,還包括地圖、石刻和徽章等,甚至從法國運來的瓷器上的“自由”一詞也要被清除掉。隨著國際及國內情勢的變化,梅特涅所代表的保守勢力日趨衰落,最后甚至成為人人攻擊的對象,1848年3月13日,在法國二月革命的影響下,德意志的三月革命爆發(fā),維也納的工人、大學生、以及市民聯(lián)合起來推翻了奧地利反動政府(即梅特涅政府)。次日,梅氏男扮女裝,逃往英國。三十多年來鎮(zhèn)壓歐洲一切革命運動和民族運動的神圣同盟也隨之倒臺。1851年,梅特涅重回到維也納,但是沒有再參與政治,而于1859年6月11日,他在維也納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