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逝世
在25年前的今天,1995年8月15日(農(nóng)歷1995年7月20日),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逝世。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SubrahmanyanChandrasekhar,1910年10月19日—1995年8月15日),印度裔美國籍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1910年10月19日生于今巴基斯坦的拉合爾。1930年畢業(yè)于印度馬德拉斯大學,1933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學位。1930~1934年在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理論物理。1933~1937年在該校任教。1937年移居美國,在芝加哥大學葉凱士天文臺工作。1938年任教授。1944年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5年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52~1971年任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主編。他在恒星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理論、恒星和行星大氣的輻射轉(zhuǎn)移理論、星系動力學、等離子體天體物理學、宇宙磁流體力學和相對論天體物理學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1983年因在星體結(jié)構(gòu)和進化的研究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另一個獲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拉曼的親戚。他算過白矮星的最高質(zhì)量,即錢德拉塞卡極限。1983年他因在星體結(jié)構(gòu)和進化的研究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一生中寫了約四百篇論文和諸多書籍。他興趣廣泛,年青時曾學習德語,讀遍自莎士比亞到托馬斯·哈代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