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向盟國投降
在77年前的今天,1943年9月3日(農歷1943年8月4日),意大利向盟國投降。1943年9月3日,意方代表在西西里島希臘庫扎附近的盟軍司令部簽署停戰(zhàn)協(xié)議連年的戰(zhàn)爭使意大利經(jīng)濟瀕于崩潰,國家預算赤字高達870億里拉,收入只及支出的36%。全國各地食品匾乏,黑市猖獗,民不聊生。軍隊也處于“崩潰狀態(tài)”,兵員嚴重缺乏,士氣低落。斯大林格勒慘敗后,希特勒以東線局勢緊張為由,拒絕給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并強迫墨索里尼繼續(xù)征兵充當炮灰。在此情況下,意統(tǒng)治集團決定拋棄墨索里尼以擺脫危機。1943年7月24日夜,法西斯最高委員會通過決議,恢復君主立憲,把軍隊指揮權交還國王。翌日夜晚,國王埃曼努爾三世召見墨索里尼,令他辭職,同時任命巴多格里奧陸軍元帥為總理,組成了一個無黨派政府,并向全世界宣布了這個消息。兩天之后,墨索里尼被押到蓬察島,后又被送往馬達累納島。7月28日,巴多格里奧宣布解散法西斯黨,結束了持續(xù)21年的法西斯統(tǒng)治。為避免希特勒報復,巴表面宣布繼續(xù)同德國一起作戰(zhàn),暗中卻派特使與盟國密談,表示愿意反戈一擊。8月中旬,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會談,商定意的停戰(zhàn)條件,授權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受降。9月3日,意、美雙方代表在西西里島錫臘庫扎附近的橄欖林中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規(guī)定意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海、空軍撤往盟軍指定地點,并立即撤回在國外各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軍隊,盟軍有權使用意的各個機場和軍事基地。墨索里尼垮臺后,希特勒擔心意投降盟國和盟軍在意南部登陸,于是,以減輕意北部防務負擔為借口,派遣隆美爾元帥率8個師的德軍越過邊境占據(jù)阿爾卑斯山各山口,并在意北部建立比薩一里米尼防線,以支援駐守在該防線以南意本土上的另8個師德軍。簽訂停戰(zhàn)協(xié)議當天凌晨,英軍第八軍團強渡墨西拿海峽,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向意南部快速推進。9月8日,艾森豪威爾和巴多格里奧分別廣播了停戰(zhàn)宣言。9日凌晨,盟軍在薩勒諾登陸,向意西海岸進軍,一舉占領那不勒斯。德軍在聽到上述廣播后,立即解除意軍武裝,逮捕大批意軍官,并于9月10日占領羅馬,后又接管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本土。在德軍占領羅馬前夕,意王室、巴多格里奧及其政府成員倉皇出逃,然后乘坐潛艇,于9月10日到達布林的西。9月13日,納粹黨衛(wèi)軍營救墨索里尼成功,讓他粉墨登場,9月底在意北部成立了法西斯傀儡政權,與巴多格里奧政府相對抗。10月13日,巴政府在意人民的強烈要求下,正式退出法西斯同盟,向德國宣戰(zhàn)。同時,英、美、蘇3國政府也發(fā)表宣言,承認意大利為共同作戰(zhàn)一方。墨索里尼垮臺和巴多格里奧政府無條件投降并對德宣戰(zhàn),標志著柏林一羅馬軸心的解體,是反法西斯聯(lián)盟的一大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意大利同德日結為軸心反對盟國。1943年多月,英美聯(lián)軍在北非戰(zhàn)場打敗德、意軍隊。7月10日,英美聯(lián)軍乘勝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登陸。此時,意大利國內陷入危機。法西斯黨在全國失去了信任,而法西斯黨內的一些頭目,如齊亞諾、博伊塔等也開始反對墨索里尼,他們在7月24日會見墨索里尼,要他交出獨裁權力。25日,墨索里尼辭職,同日被逮捕。國王任命總參謀長巴多里奧上臺組織政府。他同盟軍取得聯(lián)系并秘密談判。9月3日,艾森豪威爾和巴多里奧在西西里簽署停戰(zhàn)協(xié)定,宣布意大利退出戰(zhàn)爭。隨后盟軍在意大利南部登陸。德國迅速出兵占領意大利北部。巴多里奧及國王把政府遷到南部并代表意大利于10月13日對德宣戰(zhàn)。1945年5月德軍投降,意大利全境解放。1943年9月,意軍宣布投降。圖左一為意軍蒙里尼羅將軍1943年9月13日,希特勒派黨衛(wèi)隊頭目科爾茲內用小型怪鳥式飛機將墨索里尼劫出關押處意大利總理、陸軍元帥巴多格里奧(右)與盟軍代表泰勒將軍商討共同對付德軍大計意大利國王埃曼努爾(左)與墨索里尼親切握手,墨被捕后,國王又對墨索里尼說:“你是意大利最可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