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選胡適為中央研究院院長事風波大起
在80年前的今天,1940年9月23日(農(nóng)歷1940年8月22日),補選胡適為中央研究院院長事風波大起。1940年9月,蔣介石作出朱家驊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駐美大使職務不變的決定后,圍繞補選胡適為中央研究院院長一事引起的風波才告平息。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中央研究院院長出缺,需要補選。按當時的程序,應由中央研究院的評議會推舉候選人,再由國民政府遴選任命。為學界所矚目的領袖人物主要有胡適、翁文灝、朱家驊三人,尤以胡適呼聲最高。但胡適正在駐美大使任上,孔祥熙不滿意胡適當大使,想以顏惠慶取代他,現(xiàn)在正好借此由頭調(diào)他回國,然后委派顏惠慶繼任駐美大使。此事雖極機密,但學界亦有風聞。此時,蔣介石又親下條子,要“舉顧孟余出來”,觸犯了學界。選舉前夕,評議員宴聚,陳寅恪大講學術自由之義,主張“院長必須在外國學界有聲望”,私下謂”我們總不能單舉幾個蔣先生的秘書”。他們當即做了一次“假投票”,翁文灝得23票,胡適得21票,朱家驊得19票。胡適票少是因朋友們故意不投他的票,怕他被選而調(diào)離駐美大使之任。事情為蔣介石所知,他大不高興,對孔祥熙說:“他們既然要適之,就打電報讓他回來吧!”孔祥熙、顏惠慶大為興奮,四出散發(fā)消息說“胡適就要回國任中研院長了!”胡夫人寫信給胡適,要他聲明不干。胡適回信給夫人說:“我并不想做院長,但我此時若聲明不干,那就好像我舍不得丟現(xiàn)在的官了?!弊詈笤u議會正式選舉的結果是:翁文灝、朱家驊各得24票,胡適得20票,李四光得6票,王世杰得4票,顧孟余只得1票。由于這次選舉攪進了許多矛盾,蔣介石等遲至9月間才作出最后決定:以朱家驊在政治上更為蔣氏所信任,遂任他為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的大使職務不變。蔣介石要王世杰發(fā)電給胡,告訴他“外傳調(diào)兄返國,均因中央研究院問題引起。政府覺美使職務重于中研院,迄無調(diào)兄返國決定”。至此,風波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