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tǒng)競選首次舉行電視辯論
在60年前的今天,1960年9月26日(農(nóng)歷1960年8月6日),美國總統(tǒng)競選首次舉行電視辯論。肯尼迪和尼克松在芝加哥容光煥發(fā)地面對電視攝像機,面對評判小組1960年9月26日,美國副總統(tǒng)里查德-尼克松和參議員約翰-肯尼迪今晚在總統(tǒng)候選人全國電視辯論中交鋒。在兩個小時播演后,面對著許多提出問題的電視觀眾,雙方首戰(zhàn)以平局告終。大部分觀眾說他們說不準在即將來臨的11月8日的選舉中該投誰的票。當發(fā)不出任何真實熱量財,辯論可不完全是愉快輕松。尼克松譴責他的這位民主黨對手揮金如土,使納稅者叫苦不迭,說他的綱領將耗資數(shù)十億美元??夏岬戏创较嘧I,指責這位副總統(tǒng)所提到的一小時至少增加工資一美元,擴大學校基建,為老年人提供醫(yī)療福利等等,只不過是開“空頭支票”。芝加哥電視臺舉辦的這次辯論,被所有的主要電視臺和無線電臺列入節(jié)目表。向這兩位候選人提出問題的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斯圖阿特-諾汶斯;互助廣播公司的查爾斯-華倫;美國廣播公司的羅伯特-弗萊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霍德華-K-史密斯為主持人。1960年的當選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約翰·肯尼迪的對手查德·尼克松相關趣事尼克松沒刮胡子看上去還老冒汗歷史上1960年第一次大選辯論會,當時是尼克松和肯尼迪,而且當時是第一次電視辯論。在這次電視辯論中,實際上在電視辯論之前,美國的輿論、或者說美國的學術界普遍認為,尼克松的政治實力要遠遠超過肯尼迪,因為尼克松當時已經(jīng)當了好多年的副總統(tǒng),而且他在美國政治圈中已經(jīng)成為一個著名的政治人物,在跟外國領袖打交道等等方面也普遍要高于肯尼迪,而當時肯尼迪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這樣一個人,當時只有43歲。但是通過辯論以后民調發(fā)現(xiàn),凡是通過看電視聽辯論的,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肯尼迪贏了;但是凡是聽收音機聽辯論的,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為尼克松贏了。為什么會有這個差別呢?因為通過電視的方式把兩個候選人的形象完全展示出來了。在當時第一次總統(tǒng)辯論會的時候,大家都沒什磨經(jīng)驗,尼克松也對這次辯論沒有作什磨特別的準備,所以當時走到電視機面前,全國選民看到的一個尼克松就是一個穿著灰色的西裝、跟灰色的背景也模模糊糊的,然后呢臉上胡子也沒刮干凈,看上去還老冒汗,不斷的拿出手帕來擦頭,給人的一個感覺是,這是一個非常無精打采的一個人,是一個已經(jīng)被繁重的國事給壓得不知道該如何去辦的人。相反,肯尼迪出現(xiàn)的時候就給人一個神采奕奕的感覺,生氣勃勃的,而且辯論的時候所用的語言也簡短有力。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說明總統(tǒng)辯論,有的時候在選舉結果中有很重要的影響。當然這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影響,因為這只是各種影響當中的一環(huán),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的影響。第三十五任美國總統(tǒng):1960年美國副總統(tǒng)里查德·尼克松和參議員約翰·肯尼迪競選總統(tǒng),最后,肯尼迪贏得大選。尼克松失敗的原因是在1960年9月26日進行的第一次電視演講中贏得尼克松,其實他倆的票數(shù)差距不是很多,這次電視辯論給肯尼迪加分不少,肯尼迪就曾因微弱優(yōu)勢擊敗尼克松而沮喪??夏岬夏軌蛟陔娨曆葜v贏得尼克松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一)辯論前,尼克松獨自躲在旅館鉆研辯論、答問攻防,流于閉門造車,而肯尼迪則與智囊團一起砥礪,而且專門鍛煉風采及身體語言;二)尼克松天生怕熱,遇熱額頭便會冒汗,肯尼迪幕僚看準這點,哄騙CBS加強打燈,令尼克松在辯論中不斷抹汗,狀似緊張。再加上固執(zhí)的尼克松上鏡前拒絕化妝,結果鏡頭前容貌枯萎憔悴;三)尼克松因膝蓋受傷不耐久站,肯尼迪的幕僚卻要求候選人于辯論過程中全程站立,令尼克松膝蓋作痛,表情痛苦,與神態(tài)自若的肯尼迪,可說相形見絀;四)尼克松身穿灰色西裝,在當時的黑白電視熒光幕前,效果不如肯尼迪的黑色西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