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詩人、革命家密茨凱維支逝世
在165年前的今天,1855年11月26日(農(nóng)歷1855年10月17日),波蘭詩人、革命家密茨凱維支逝世。密茨凱維支1855年11月26日,波蘭詩人、革命家密茨凱維支逝世。波蘭詩人、革命家密茨凱維支(AdamMickiewicz,1798.12.4——1855.11.26)生于沒落的小貴族家庭。當(dāng)時,波蘭已被沙俄、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瓜分。正像密茨凱維支所說,他“一出世就遇到了奴役,在襁褓中便釘上了鐐銬”。在大學(xué)時代,他參加了秘密小組,反對俄、奧、普三國瓜分波蘭,積極從事波蘭復(fù)國運(yùn)動。1823年被沙皇政府逮捕,次年被放逐到俄國。其早期作品有抒情詩《青春頌》、詩集《歌謠和傳奇》和長詩《格拉席娜》。他在俄期間寫有《克里米亞十四行詩》和長詩《康拉德·華倫洛德》。1823—1832年間寫成詩劇《先人祭》(共分四部,第一部只存片段),揭露波蘭被瓜分時期,沙俄對波蘭人民的野蠻統(tǒng)治和對波蘭愛國青年的殘酷迫害。代表作《塔杜施先生》,反映波蘭人民反抗沙皇俄國統(tǒng)治的斗爭,描寫波蘭的風(fēng)土人情和自然景色。1848年,密茨凱維支在羅馬組織波蘭軍團(tuán),力圖推翻奧地利統(tǒng)治,未獲成功。1855年到君士坦丁堡,打算再度組織軍隊抗擊沙俄,但不久病逝。在中國,人們對密茨凱維支的名字也并不陌生。早在1907年,魯迅先生就曾把他的作品介紹給我國讀者,并高度評價他的詩“雖至今日,影響波蘭人之心者,力猶無限”。點(diǎn)評:波蘭著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