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創(chuàng)辦人亨利·盧斯出生
在122年前的今天,1898年4月3日(農(nóng)歷1898年3月13日),《時代》的創(chuàng)辦人亨利·R·盧斯(HenryR.Luce)出生?!稌r代》周刊創(chuàng)辦人亨利·盧斯1898年4月3日生于中國山東登州一個美國傳教士家庭,1967年2月28日卒于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幼年在煙臺內(nèi)地會學校讀書。1920年畢業(yè)于美國耶魯大學。1923年與B.哈登在紐約創(chuàng)辦《時代》周刊,盧斯任發(fā)行人,哈登任總編輯。1929年哈登去世,兼任總編輯,開始出版《時代》周刊國外版。其后,陸續(xù)出版《幸?!?、《生活》等著名期刊,組成了美國最大的出版托拉斯企業(yè)——時代出版公司。60年代,公司出版范圍擴大到圖書和其他出版物,并在幾十個國家開設(shè)子公司。1964年引退,改任時代出版公司編委會主席。是美國出版界最有權(quán)勢的人物之一。他在1923年創(chuàng)辦了TIME(《時代》)雜志,并使之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媒體帝國;這個美國傳教士的兒子,從1898年3月到1912年秋天在中國出生并長大,中國一直是他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紐帶。1967年盧斯去世后,3月10日出版的《時代》把這位“《時代》之父”選定為封面人物?!稌r代》專稿的標題是:《HENRYRLUCE——EndofaPilgrimage》。英語中Pilgrimage有不同表述:朝拜圣地、朝山進香、人生的旅途在這里,該譯為“人生旅程走到終點”,還是“朝圣的終結(jié)”?或許,對于盧斯來說,兩者本是一體的。盧斯當年曾被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是美國最有權(quán)力的七人之一。德國《明鏡》周刊在一篇報道中這樣寫道:“從來沒有一個并無任何政治職位的美國人能對美國社會產(chǎn)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也許亨利·福特(福特汽車公司老板,編者注)除外。在第一、第二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是盧斯率先使用了‘美國世紀’這一概念?!边@樣一個顯赫人物最初的人生之旅,則是在中國山東開始的。盧斯的父親中文名字叫路思義(HenryWintersLuce,1868—1941),他與司徒雷登同期決定前往中國,燕京大學成立時,他一度是司徒雷登的副手,出任副校長。1897年9月,路思義夫婦在新婚三個月后,乘船離開美國,前往中國。幾個月后的1898年4月3日,盧斯在山東登州(今蓬萊市)出生。因此,《盧斯和他的帝國》的作者特意這樣提到:母親在美國懷上了盧斯。盧斯的出生地如今當然不可能找到,連當年路思義夫婦服務(wù)的長老會教堂,也不復存在了。盧斯有一張三歲時在中國拍攝的照片。他坐在藤椅上,身后樹叢間有一條石板小路,不知是否在登州他家的庭院。三歲的盧斯躊躇滿志,鎮(zhèn)定自若而孤傲,桀驁不馴地凝望前方。這種神情與幼小的年齡頗不相稱。然而,后來了解他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這恰恰是他個性的形象呈現(xiàn)。三歲時,盧斯已經(jīng)聽得懂中文,可以到教堂里參加中國教民的彌撒;五歲時,他可以向鄰居的小伙伴即興布道了《時代》本應(yīng)稱為《時間》不清楚是誰最早把TIME雜志的中文名稱翻譯成了“時代”。其實,這一譯名并不準確。英語中,TIME的含義既是“時間”,也是“時代”。從1923年盧斯和同學哈頓(BritonHadden,1929年因病去世,此后由盧斯一個人掌管《時代》,直到1964年退休)創(chuàng)辦刊物的初衷來看,TIME本來是取“時間”之意。這兩個剛從耶魯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結(jié)伴來到紐約,在東十七街的一幢破舊樓房里租下一間公寓,開始了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過一番調(diào)查和咨詢,盧斯和哈頓了解到,至今“沒有一個出版物本身在時間上適合于那些忙碌的人簡便地獲得信息”。他們由此確定了辦刊宗旨,并在策劃書中寫道:“人們不了解新聞,乃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出版物提供給那些繁忙的人們,供他們能抽空略有了解。”可見,在這里,兩個創(chuàng)辦者主要從如何節(jié)約讀者的“時間”這一角度來考慮刊物的編輯方針。最終選定“TIME”這個名稱,也是盧斯在一天晚上坐地鐵時匆匆瀏覽廣告而產(chǎn)生的靈感。盧斯回憶說:“我眼睛忽然一亮,盯住一個廣告的標題:Timeforretire,orTimetochange(應(yīng)時而變,方能久遠)。我記住了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Time’這個詞。一整夜我都沒有忘記。第二天早上,我向哈頓建議用它作為刊物的名稱,他立即贊同。”《時代》創(chuàng)刊帶來的全新意義在于盧斯他們聰明地抓住了節(jié)約讀者“時間”這一關(guān)鍵。對于美國這個講究高效率、緊張的社會來說,刊物的風格、形式及其報道的獨特性姑且不論,僅節(jié)約讀者時間這一點,就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TIME的名稱就這樣確定了。經(jīng)過一年多的準備,創(chuàng)刊號在1923年3月3日問世?!稌r代》問世伊始,頗具創(chuàng)新意義的封面設(shè)計也帶給讀者一種新鮮感,這就是沿襲至今的“封面人物”。決定每期以人物為封面,曾經(jīng)過市場論證。盧斯和哈頓就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設(shè)計問題,咨詢過廣告代理商朋友們的意見。咨詢之后,他們決定在封面上選用近期新聞中的知名人物的肖像。第一個成為《時代》封面人物的是美國國會議員卡農(nóng)(JosephGurneyCannon,1836-1926)),1923年2月他在86歲時退休。自1872年進入眾議院到退休,卡農(nóng)一直在眾議院,并于1903-1911期間擔任過議長,人稱“喬大叔”。作為一位老資格的政治家,“喬大叔”親歷了美國從二流強國一躍而成世界大國的全過程。這是一個帝國走向頂峰的開始。選擇他作為創(chuàng)刊號封面人物,正好吻合了盧斯的美國夢想。5年之后,1928年,《時代》封面上首次出現(xiàn)了年度人物。這一新的做法純屬偶然。在選擇1928年1月2日的《時代》封面人物時,盧斯和編輯們躊躇難定。在他們看來,1927年的年底和1928年的新年,沒有太大的新聞值得關(guān)注。于是,他們決定選用幾個月前成功地獨自駕機飛越大西洋、成為世界第一人的林德伯格作為年度人物。別出心裁的年度人物評選,立即引起了強烈反響和轟動。從此,評選年度人物成了《時代》封面人物更為重要、也更引人注目的舉動。就這樣,從卡農(nóng)開始,一個個新聞人物出現(xiàn)在《時代》封面上。封面上一個大大的紅色方框,紅框里是封面人物的肖像畫或者照片——固定的版式和特點沿襲至今。亨利·盧斯盧斯父子的中國情結(jié)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fā)的這一天,盧斯與父親路思義發(fā)生了這樣的故事——珍珠港遭襲的消息傳來時,盧斯正在紐約寓所里舉辦一次聚會。客人中有親歷過中國1927年大革命的美國著名記者希恩,有美國駐蘇聯(lián)大使,還有中國作家林語堂。盧斯立即前去編輯部,指導修改即將付印的《時代》、《生活》雜志的最后版樣。與此同時,他還給在外地的父親打去電話。路思義年屆73歲,且重病在身,但他仍為這一消息而震驚。為中國的緣故,他和兒子一樣,對美國現(xiàn)在向日本宣戰(zhàn)而感到寬慰。他說:“所有人現(xiàn)在都會明白我們對中國的意義,以及中國對我們的意義?!鼻珊系氖?,說完此話,與中國有著特殊關(guān)聯(lián)的路思義于當天晚上逝世。20幾年后,盧斯在去世之前,向兒子表示希望把他安葬在從中國歸來的長老會信徒的墓地里。顯然,對于這個出生在中國的美國人來說,他愿意自己的靈魂,能以這樣的方式和那些他自兒時起就為之敬仰的前輩傳教士們重逢。1965年在舊金山發(fā)表演講時,盧斯引用了英國詩人吉卜林的一首詩: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兩者永不會相遇,直到大地與天空并立在上帝偉大的審判席上。盧斯當時感慨地說:“有的人可能會說吉卜林的這一名句被20世紀的諸多事件證明已經(jīng)過時,我卻要說,東方和西方的接觸只不過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