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淮餉府供軍堂,壁有龕石鸞鵠翔。
問之何石摹破羌,曾傍云漢分天章,
廷陵刻此侈寵光。后四十年猶煒煌,
我持拓本謹(jǐn)毖藏。三年徙倚玩未央,
客來袖出云一張。曾染復(fù)古隃麋香,
珠璣別出十九行。驚喜比并走且僵,
摛華絢彩交相望。宛然并粲如英皇,
幾年絕識(shí)高君王。尚取鑒定煩諸郎,
半歸左畹半尚方。駕言骃顯留余芳,
今夕何夕猶干將。鏌铘未睹龍已驤,
吳侯攀髯歸帝鄉(xiāng)。秋虹挾月常貫窗,
誰能籋云開斗房。攜書伴我老柴桑,
要隨神物恢混茫,更斲此石封苔蒼。
六丁雷電未可量,會(huì)見難起初太平。
永之漢,妍而婉。
芾之體,峭以健。
馬牛其風(fēng),神合志通。
彼妍我峭,惟神克肖。
故曰袒裼不浼,夜戶不啟。
善學(xué)柳下惠,莫如魯男子,
芾其知此。
四詩之作,句新而詞伉。
兩軸之書,意軒而神王。
合此名跡,奇變?nèi)f狀。
予得此詩,季春既望。
風(fēng)激海而濺霧,月穿云而崩浪。
開函卷舒于小萬有之上,作而嘆曰,
是可以領(lǐng)略山川之清壯矣。予方望紫煙之岫,
具黃篾之舫,友二妙于百載,
寓三嘆于一倡。正使持此而列衡門之素壁,
亦足對(duì)云錦之九疊,而夸瀑布之千丈也。
昔大令書壁,作方丈大字,
觀者至數(shù)百人。蓋能書家嘗以收斂觀楷則,
而以縱放觀精神。予觀此書,
大不失倫。蓋自智而慧者筆下有天真之悟,
而惟清與凈者胸中無一點(diǎn)之塵也。
北山之麓有奇觀,景絕人奇乃無間。
賦非雕蟲句有眼,千古雄姿想蕭散。
我觀此卷字老懶,猶似古彝親數(shù)頮。
借公舊詩聊永嘆,跪閱墨皇三復(fù)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