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帝傅,從赤松。
有榮名,華厥躬。
超二疏,列三公。
瞻中臺,祖上東。
煥袞舄,樂鼓鐘。
壽九袠,天報豐。
思其人,想清通。
觀筆法,猶雍容。
昔東晉王茂弘諸人,登新亭,
望長淮,自謂風景不殊,
舉目有山河之異。至今想之,
猶郁乎其有余哀。矧預瑤牒,
登玉階,而寄宗國之懷者耶。
王業(yè)偏安于海瀕,故都久棄于蒿萊。
主議者方貪天之功,而肆其雄猜。
朝士沉空,不復向來。
率兆乎滔天之讒,而迄乎和議之開。
此有志者所以嘆于嗟之麟,而思當?shù)乐蛞病?/p>
嗚呼,鐘簴右年,
邊塵尚霾。悠悠蒼天,
彼何人哉。
公為中司,排擊元佑故臣,
而猶拳拳于伊洛之門人。豈奏疏陳事或為世資而詘,
而作詩懷友固不害于私情之伸耶。於虖,
是私情也,而實出于公言。
此吾之所以重嘆,而列之于斯文也。
偉茲帖上奇瑰兮,羌筆力之有神。
走緘{騰去馬加糸}之來詔兮,并垂棗而足珍。
從鯉庭而載求兮,得陳亢之異聞。
書三閭之孤忠兮,將爭光兮儀鄰。
予嘗竅寘疑兮,謂意或有在也。
方淳熙之繼明兮,德如天其大也。
挈道統(tǒng)而在上兮,固無妒邪之害也。
先生之溯伊濂兮,又非沅湘之派也。
寓物以寫興兮,自前世以固然。
豈先生之適正兮,乃獨取于沉淵。
行或過乎中庸兮,雖為法而不可。
其忠君愛國之誠兮,亦不虞乎后日之禍。
彼不學兮,周公仲尼。
知莊士與醇儒兮,或羞稱之。
律風雅之末流兮,若未免于或變。
使交有所發(fā)兮,亦足以迪天性民彝之善。
以今日之書兮,固非出于感時。
則異時之集注兮,亦何病乎俗人之悕。
原屈原之心兮,宗國之楚。
作春秋兮,固安在乎黜周而王魯。
先儒之心兮,百圣之矩。
藏此帖兮,昭于今古。
士孰不排難,貴乎安以徐。
士孰不立節(jié),貴乎平以舒。
既家國之兼全,亦身名之裕如。
是與夫激切奮跲,纓冠曼胡者,
蓋已同功而殊涂。
我思其人,猶及屋烏,而況乎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