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來賣酒江南市,日莫歸為江北人。
禪老未嫌參請數,漁舟空怪往來頻。
每慚菜飯分齋缽,時乞香泉洗病身。
世味漸消婚嫁了,幅巾絳褐許相親。
少年耽世味,徘徊不能去。
老來悟前非,尚愧昔游處。
君才最高峙,鶴行雞群中。
我雖非君對,顧以兄弟同。
結發(fā)皆讀書,明月入我牖。
縱橫萬余卷,臨紙但揮手。
學成竟無用,掩卷空自疑。
卻尋故山友,重赴幽居期。
秋風送余熱。
冉冉如人老。
衣裘當及時,田廬亦須早。
種竹竹生筍,種稻稻亦成。
浩歌歸來曲,曲終有遺聲。
風跡殊不昧,聲名豈偶然。
長途催騄驥,爽氣激鷹鹯。
薏苡成遺恨,松愀卜遠年。
凄涼故吏盡,誰泣鬣封前。
京塵昔傾蓋,江國見佳城。
零落舊冠劍,艱難孝弟兄。
存亡看世俗,意氣憶平生。
曉鐸知人恨,幽音亦未平。
壯心摧折漸無余,早歲為文老不如。
登木求魚知我拙,循窠覓兔笑君疏。
清尊獨酌夜方半,白發(fā)潛生歲欲除。
久恐交親還往絕,床頭猶喜數行書。
石臺長老問公,本成都吳氏子,棄俗出家,手書《法華經》,字細如黑蟻,前后若一,將誦之萬遍,雖老而精進不倦,脅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來高安,以鄉(xiāng)人相好,蓋余懶而好睡,見之惕然自警,因贈之二小詩云。
法達曾經見老盧,半生勤苦一朝虛。
心通口誦方無礙,笑把吳鸞細字書。
〈蜀中藏經,往往有古仙人吳采鸞細書經卷,精妙可愛。
〉蒲團布衲一繩床,心地虛明睡自亡。
長伴空中月天子,東方行道到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