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 yí
藥材名稱 | 辛夷 |
藥材拼音 | xīn yí |
藥材別名 | 望春花、木筆花、迎春花、毛辛夷、姜樸花 |
英文名稱 | Magnoliae Flos |
功效分類 | 辛溫解表藥 |
藥用部分 | 木蘭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蘭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當玉蘭Magnolia sprengeriPamp.的花蕾。(本文以望春花為例)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達6~12米。樹皮淡灰色,平滑。芽卵形,密被淡黃色柔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3.5~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1~2厘米。花先葉開放,頂生幼枝頂,直徑6~8厘米;芳香;花被片9,外輪3片,條形,長約1厘米,內兩輪近匙形,長4~5厘米,寬1.3~2.5厘米,內輪較窄小,白色,外面基部帶紫紅色;雄蕊多數(shù),花絲外面紫色,內面白色。聚合果圓柱形。花期3月,果期9月。 |
產地分布 | 生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中。分布于甘肅、陜西、湖北、河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冬末春初花未開放時采收,除去枝梗,陰干。 |
藥材性狀 | 呈長卵形,似毛筆頭,長1.2~2.5厘米?;砍>叨坦?,梗上有類白色點狀皮孔。苞片2~3層,每層2片,兩層苞片間有小鱗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綠色茸毛,內表面類棕色,無毛。花被片9,類棕色,外輪花被片3,條形,約為內兩輪長的1/4,呈萼片狀,內兩輪花被片6,每輪3,輪狀排列。雄蕊和雌蕊多數(shù),螺旋狀排列。體輕,質脆。氣芳香,味辛涼而稍苦。 |
性味歸經 | 性溫,味辛。歸肺經、胃經。 |
功效作用 | 散風寒、通鼻竅。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溫解表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9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用治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 |
藥理研究 | 具有麻醉、抗過敏、抗炎、降壓、子宮興奮、抗血小板凝聚、抗微生物、鎮(zhèn)痛、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1,8-桉油精等。另含β-蒎烯、1,8-桉葉素、樟腦、望春花素、香橙烯、望春玉蘭脂素A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陰虛火旺者慎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鼻淵:辛夷15克,蒼耳子7.5克,香白芷30克,薄荷葉1.5克,曬干,為粗末。每服6克,用蔥、茶清食后調服。(《濟生方》蒼耳散) ②治鼻淵、鼻鼽,鼻瘡及痘后鼻瘡:辛夷研末,入麝少許,蔥自蘸入鼻數(shù)次,甚良。(《綱目》) ③治鼻尖微赤及鼻中生瘡:辛夷碾末,入腦、麝少許。綿裹納之。(《丹溪心法》) ④治鼻內室塞不通,不得喘息:辛夷、川芎各30克,細辛(去苗)8.5克,木通15克。上為細末,每用少許,綿裹塞鼻中,濕則易之。五七日瘥。(《證治準繩》川芎散) ⑤治鼻塞不知香臭味: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為末,綿裹塞鼻中。(《梅氏驗方新編》) ⑥治齒牙作痛,或腫或牙齦浮爛:辛夷30克,蛇床子60克,青鹽15克。共為末摻之。(《本草匯言》)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