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ǐ sū zǐ
藥材名稱 | 紫蘇子 |
藥材拼音 | zǐ sū zǐ |
藥材別名 | 蘇子、黑蘇子、鐵蘇子、任子 |
英文名稱 | fructus perillae |
功效分類 | 潤下藥 |
藥用部分 | 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株高達(dá)90厘米。莖直立,具槽,綠色或帶紫色,密被長柔毛。葉闊卵形或圓形,長7~13厘米,寬4.5~10厘米,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先端短尖或突尖,葉緣在基部以上具粗鋸齒,兩面綠色或紫色,或僅下面紫色,側(cè)脈7~8對。輪傘花序2花,組成偏向一側(cè)的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外被紅褐色腺點。花萼鐘形,10脈,下部被長柔毛,夾有黃色腺點,二唇形,上唇寬大,3齒,下唇比上唇稍長,2齒,齒為披針形?;ü诎咨磷霞t色,長2~2.5毫米,2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側(cè)裂片與上唇相近似。雄蕊4,幾不外伸,前對雄蕊較長,花柱先端具相等的2裂。小堅果,球形?;ㄆ?~9月,果期9~10月。 |
產(chǎn)地分布 | 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
藥材性狀 | 呈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約1.5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網(wǎng)紋,基部稍尖,有灰白色點狀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zhì),子葉2,類白色,有油性。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溫,味辛。歸肺經(jīng)。 |
功效作用 | 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屬瀉下藥下分類的潤下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3~10克,內(nèi)服煎湯,或入丸、散。治療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
藥理研究 | 抗癌。 |
化學(xué)成分 | 紫蘇種子含蛋白質(zhì)17%、油51.7%,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酸56.8%,亞油酸17.6%、甘油三亞油酸酯、α-亞麻酸、甘油三棕櫚酸酯、左旋紫蘇醛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肺虛咳喘,脾虛便溏者禁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小兒久咳嗽,喉內(nèi)痰聲如拉鋸,老人咳喘:紫蘇子3克,杏仁30克(去皮、尖),老年人加白蜜6克。共為末,大人每服9克,小兒每服3克,白滾水送下。(《滇南本草》蘇子散) ②治久嗽失音:紫蘇子60克,杏仁三十枚,訶子三枚,百藥煎60克。為末,熱酒調(diào)下3克。(《赤水玄珠》) ③治氣結(jié)心脹喘急:紫蘇子末9克,草豆蔻6克,蘿卜子末(炒)9克,橘紅末3克。每服3克,姜湯調(diào)下。(《心醫(yī)集》) ④治大便不通:紫蘇子(去皮研)、橘皮(洗)各60克,知母30克。上為末,用生姜汁調(diào)成稀膏,于重湯上煮,不住乎攪。侯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湯下三十粒。(《全生指迷方》) ⑤治食蟹中毒:紫蘇子搗汁飲之。(《金匱要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luò)。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