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jiāng pí
藥材名稱 | 生姜皮 |
藥材拼音 | shēng jiāng pí |
藥材別名 | 姜皮 |
英文名稱 | ginger peel |
功效分類 | 利水消腫藥 |
藥用部分 | 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栽培品種菜姜根莖的外層栓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莖肉質(zhì),扁圓橫走,分枝,具芳香和辛辣氣味。葉互生,2列,無柄,有長鞘,抱莖;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5~ 20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光滑無毛;葉舌長1~3毫米,膜質(zhì)?;ㄇo自根莖抽出,長約20厘米;穗狀花序橢圓形,稠密,長約5厘米,寬約2.5厘米;苞片卵圓形,長約2.5厘米,先端具硬尖,綠白色,背面邊緣黃色;花萼管狀,長約1厘米,具3短齒;花冠綠黃色,管長約2厘米,裂片3,披針形,略等長,唇瓣長圓狀倒卵形,較花冠裂片短,稍為紫色,有黃白色斑點;雄蕊微紫色,與唇瓣等長;子房無毛,3室,花柱單生,為花藥所抱持。蒴果3瓣裂,種子黑色?;ㄆ?~8月(栽培的很少開花),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
產(chǎn)地分布 |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廣為栽培。 |
采收加工 | 夏季采挖根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削取外皮,曬干。 |
藥材性狀 | 呈不規(guī)則的碎片,有的邊緣稍向內(nèi)卷,直徑0.3~1.2厘米,厚約0.1毫米。外表面淡黃色或淡灰黃色,具細皺紋,時有環(huán)節(jié)痕跡;內(nèi)表面不平滑,用放大鏡觀察,可見黃色油點。體輕,質(zhì)軟。揉搓后,具生姜的特異香氣,味微辛辣。 |
性味歸經(jīng) | 性涼,味辛。歸脾經(jīng)、肺經(jīng)。 |
功效作用 | 行水消腫。屬利水滲濕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
臨床應(yīng)用 | 用量2~6克。用治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上攻下注、來去不定、舉動喘乏。 |
藥理研究 | 可用于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等。 |
化學(xué)成分 | 生姜皮化學(xué)成分有生姜油、姜酚、姜酮、姜腦等。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 |
配伍藥方 | 1、五皮散 。治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疰、來去不定、舉動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 2、偏風(fēng) 。生姜皮,作屑末,和酒服。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luò)。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