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g dōng wáng bù liú xíng
藥材名稱 | 廣東王不留行 |
藥材拼音 | guǎng dōng wáng bù liú xíng |
藥材別名 | 薜荔果、饅頭果、涼粉果、留行殼 |
英文名稱 | The king of Guangdong does not leave a line |
功效分類 | 活血調經藥 |
藥用部分 | ??崎艑僦参镛道驠icus pumila Linn.的花序托。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木質攀援藤本。長數米至10多米,枝、葉均含白色乳汁;枝葉二型;營養(yǎng)枝以氣根貼附在墻上或樹干上,著生小型葉,葉互生,紙質或薄革質,心狀卵形,基部偏斜;果枝較粗壯,通常無氣根,著生的葉大而厚革質,卵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頂端短尖或鈍,基部微心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柔毛,基出脈3條,中脈每邊有3~5條側脈,上面凹,下而凸。網脈在下面呈蜂巢狀,葉柄粗壯,托葉線狀披針形,被絲質毛。夏初于游離枝上的葉腋中生出隱頭花序。隱頭花序托梨形、倒卵形或圓球形,頂部截平,中央有臍狀凸起并穿孔,向下漸收縮聯結于粗大、長0.5~1厘米的花序梗上,成熟時帶紫色。瘦果細小,棕褐色,果皮薄膜質,表面富黏液?;ㄆ?~6月,隱花果成熟期10月。 |
產地分布 | 常攀附于殘墻破壁上、老樹樹干上或巖石上。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
采收加工 | 秋季采收。摘取近成熟的隱頭花序托,縱剖2瓣或4瓣,除去瘦果,曬干。 |
藥材性狀 | 倒卵狀圓錐形或長橢圓形,多已縱切成2瓣或4瓣??v切2瓣的呈瓢狀,4瓣的呈淺槽狀。外表面黃綠色或灰黃色,有皺縮紋,內表面紅棕色或黃棕色,間有殘留的小瘦果。質脆,易折斷,斷面整齊。氣微,味微澀。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甘、微澀。歸胃經、肝經、大腸經。 |
功效作用 | 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9~15克(鮮品用量100~150克,煎服,搗汁、浸酒或研末。外用:搗汁涂或煎水熏洗。用治瘀滯經閉,乳汁不通。 |
藥理研究 | 抗著床;抗早孕;興奮子宮。 |
化學成分 | 本品含王不留行黃酮苷、王不留行皂苷、王不留行黃酮苷、麥藍菜咕噸酮、王不留行咕噸酮、異肥皂草苷、王不留行次皂苷、中肌醇、D-葡萄糖、蘆丁、β-谷甾醇、蒲公英甾醇醋酸酯、β-香樹脂醇醋酸酯等成分。瘦果含凝膠質(多糖)等。其果水浸磨汁,呈凝膠狀物(白涼粉),作為夏令解暑的清涼食品。 |
使用禁忌 | 孕婦、血虛無瘀滯者均禁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尿血、小便不利、尿道刺痛:薜荔果一兩,甘草一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②乳汁不下:薜荔果2個,豬前蹄1只,同煮食并飲汁。(《偏方》) ③治瘡癤癰腫:薛荔一兩,煎服;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