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n zǐ xīn
藥材名稱 | 蓮子心 |
藥材拼音 | lián zǐ xīn |
藥材別名 | 薏、苦薏、蓮薏、蓮心 |
英文名稱 | lotus plumule |
功效分類 | 養(yǎng)心安神藥 |
藥用部分 | 來源于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種子中的干燥幼葉及胚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水生草本。株高1~2米。根莖肥厚,橫走地下,外皮黃白色,節(jié)部生鱗葉及不定根,節(jié)間膨大,紡錘形或柱狀,內(nèi)有蜂巢狀孔道。葉基生,葉柄長,圓柱形,中空,具黑色堅硬小刺。葉片盾狀圓形,直徑25~90厘米,波狀全緣,挺出水面,上面粉綠色,下面淡綠色,葉脈放射狀。花大,直徑10~25厘米,粉紅色或白色,芳香。萼片4~5,綠色,小型,早落?;ò甓鄶?shù),橢圓形,先端尖。雄蕊多數(shù),早落,花絲細長,花藥線形,黃色,藥隔先端具棒狀附屬物。堅果(蓮子)橢圓形或卵形,長達1.5厘米,灰黑色。種子橢圓形,種皮紅棕色?;ㄆ?~8月,果期8~9月。 |
產(chǎn)地分布 | 生于水田或池塘中。分布于遼寧、河北、河南、陜西、甘肅、山西、山東及長江以南各省區(qū),主產(chǎn)于福建和湖南。 |
采收加工 |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下蓮房,采收果實,取出,曬干。 |
藥材性狀 | 略呈細圓柱形,長1~1.4厘米,直徑約0.2厘米。幼葉綠色,一長一短,卷成箭形,先端向下反折,兩幼葉間可見細小胚芽。胚根圓柱形,長約3毫米,黃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數(shù)個小孔。氣微,味苦。 |
性味歸經(jīng) | 性寒,味苦。歸腎經(jīng)、心經(jīng)。 |
功效作用 | 清心安神,交通心腎,澀精止血。屬安神藥下屬分類的養(yǎng)心安神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2~5克,煎服,或入散劑。用治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腎不交,失眠遺精,血熱吐血。 |
藥理研究 | 1.降壓作用:蓮子心水煎劑對麻醉貓有降壓作用。有效成分為蓮心堿和甲基蓮心堿;結晶部分降壓作用短暫,變成季銨鹽(O-甲基-蓮心堿硫酸甲酯季銨鹽)給麻醉貓、犬靜注均產(chǎn)生強而持久的降壓作用。甲基蓮心堿給麻醉大鼠靜注后平均血壓(MAP)下降。甲基蓮心堿經(jīng)大鼠十二指腸給藥也有明顯降壓作用,在相應時間內(nèi)心率無明顯變化。甲基蓮心堿對腎性和醋酸去氧皮質酮(DOCA)鹽型高血壓大鼠也均有明顯降壓作用。麻醉貓和清醒家兔靜注甲基蓮心堿也均使血壓明顯下降。說明甲基蓮心堿對不同動物、不同給藥途徑都有降壓作用。2.抗心律失常作用:甲基蓮心堿具有較廣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
化學成分 | 蓮子心含蓮心堿,異蓮心堿,甲基蓮心堿,荷葉堿,前荷葉堿,牛角花堿,甲基紫堇杷靈,去甲基衡州悟烏藥堿,亞美罌粟堿,蓮子堿,4‘-甲基衡州悟烏藥堿,此外尚含木犀草甙,金絲桃甙以及蕓香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脂肪酸酯,棕櫚酸,不飽和酮酸及葉綠素等。 |
使用禁忌 | 脾胃虛寒者禁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太陰溫病,發(fā)汗過多,神昏譫語者:玄參心三錢,蓮子心五分,竹葉卷心二錢,連翹心二錢,犀角尖二錢(磨,沖),連心麥冬三錢。水煎服。(《溫病條辨》清宮湯) ②治失精久虛漏泄:蓮子心一撮,辰砂一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下。(《古今醫(yī)統(tǒng)》引《衛(wèi)生方》) ③治勞心咯血、吐血:蓮子心七個,糯米二十一粒。上為末。酒調服。(《續(xù)易簡方論》蓮心散) ④治吐血:糯米五錢,蓮子心七枚。研末,陳墨汁丸如梧子大,童便下。(《四科簡效方》) ⑤治小兒嘔吐:蓮子心七個,丁香三個,人參三寸。上為細末,以綿裹奶狀,沾奶汁敷藥末在上,令兒呷之。(《普濟方》)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養(yǎng)肝瀉火、明目退翳。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功效與作用:益氣健脾、祛痰平喘、行氣化濕、舒筋活絡。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氣藥。
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止血。屬清熱藥下分類清熱解毒藥。
功效與作用:潤肺下氣、消痰止咳。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止咳平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