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善黜惡
qiān shàn chù è
Banish good from evil
“遷善黜惡”的成語拼音為:qiān shàn chù è,注音:ㄑㄧㄢ ㄕㄢˋ ㄔㄨˋ ㄜˋ,詞性: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基本解釋:猶言向善而去除邪惡。,例句:明代·劉基《國患論》:“故夫國有圣人者,不求乎禍、乎亂之前之亂而能革之,不求乎亂而能定之,不求乎亂而能遷善人而黜惡人者乎?”
拼音 |
qiān shàn chù è |
注音 |
ㄑㄧㄢ ㄕㄢˋ ㄔㄨˋ ㄜˋ |
詞性 |
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
英文 |
Banish good from evil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猶言向善而去除邪惡。 |
出處 |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td>
|
例句 |
明代·劉基《國患論》:“故夫國有圣人者,不求乎禍、乎亂之前之亂而能革之,不求乎亂而能定之,不求乎亂而能遷善人而黜惡人者乎?” |
補(bǔ)充糾錯(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