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瞽不聾
bù gǔ bù lóng
be blind and deaf
“不瞽不聾”的成語拼音為:bù gǔ bù lóng,注音:ㄅㄨˋ ㄍㄨˇ ㄅㄨˋ ㄌㄨㄥˊ,詞性: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諺云: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基本解釋: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dāng)好阿公阿婆。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例句: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綠綺被充軍男》:“淳談不知講和者,嶧陽不瞽不聾也。”
拼音 |
bù gǔ bù lóng |
注音 |
ㄅㄨˋ ㄍㄨˇ ㄅㄨˋ ㄌㄨㄥˊ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英文 |
be blind and deaf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dāng)好阿公阿婆。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
出處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諺云: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瞽不聾,不能為公?!?/td>
|
例句 |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綠綺被充軍男》:“淳談不知講和者,嶧陽不瞽不聾也?!?/td>
|
補(bǔ)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