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之利
yú rén zhī lì
profit at other's expense
“漁人之利”的成語拼音為:yú rén zhī lì,注音:ㄩˊ ㄖㄣˊ ㄓ ㄌㄧˋ,詞性: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基本解釋: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例句:《史記·蘇秦列傳》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蘇秦和張儀的故事。蘇秦和張儀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家,他們都利用外交手段來實現(xiàn)各自國家的利益。其中,蘇秦提出了“魚麗于水而澤于陸”的戰(zhàn)略思想,比喻利用魚在水中的特性,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他通過誘使齊國和楚國相互爭斗,以達到齊國安定邊境,楚國擴張領土的目的。這就是“漁人之利”的典型例子。
拼音 |
yú rén zhī lì |
注音 |
ㄩˊ ㄖㄣˊ ㄓ ㄌㄧˋ |
詞性 |
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
英文 |
profit at other's expens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出處 |
《戰(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
例句 |
《史記·蘇秦列傳》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蘇秦和張儀的故事。蘇秦和張儀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家,他們都利用外交手段來實現(xiàn)各自國家的利益。其中,蘇秦提出了“魚麗于水而澤于陸”的戰(zhàn)略思想,比喻利用魚在水中的特性,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他通過誘使齊國和楚國相互爭斗,以達到齊國安定邊境,楚國擴張領土的目的。這就是“漁人之利”的典型例子。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