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而不和
chàng ér bù hè
Advocate without harmony
“倡而不和”的成語拼音為:chàng ér bù hè,注音:ㄔㄤˋ ㄦˊ ㄅㄨˋ ㄏㄜˊ,詞性:作謂語、定語;用于交往等,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倡而不和,意而不戴?!保窘忉專撼和俺?。和:響應。領唱無人應和。形容有人領導,但無人響應的冷清局面。,例句:古代有一位美玉商人,他常常以高價收購優(yōu)質的玉石,卻從不與其他商人合作。因為他認為只有獨自經(jīng)營,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就像成語所說的“倡而不和”。
拼音 |
chàng ér bù hè |
注音 |
ㄔㄤˋ ㄦˊ ㄅㄨˋ ㄏㄜˊ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于交往等 |
英文 |
Advocate without harmony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倡:同“唱”。和:響應。領唱無人應和。形容有人領導,但無人響應的冷清局面。 |
出處 |
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
例句 |
古代有一位美玉商人,他常常以高價收購優(yōu)質的玉石,卻從不與其他商人合作。因為他認為只有獨自經(jīng)營,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就像成語所說的“倡而不和”。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