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不逮理
cí bù dài lǐ
be unable to refute an argument
“詞不逮理”的成語拼音為:cí bù dài lǐ,注音:ㄘˊ ㄅㄨˋ ㄉㄞˇ ㄌㄧˇ,詞性:動詞短語;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長卿(司馬相如)工而未速,孟堅(班固)辭不逮理,平子(張衡)意不及文?!保窘忉專涸~:言語,詞句。逮:到;及。指說話、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例句:唐代杜牧《秋登兗州城東樓》:“人生如逐浪船,豈能逆水行?詞不逮理,意在袒露胸懷?!?
拼音 |
cí bù dài lǐ |
注音 |
ㄘˊ ㄅㄨˋ ㄉㄞˇ ㄌㄧˇ |
詞性 |
動詞短語;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英文 |
be unable to refute an argument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詞:言語,詞句。逮:到;及。指說話、寫文章時所用的詞句不能充分、確切表達出思想感情。 |
出處 |
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長卿(司馬相如)工而未速,孟堅(班固)辭不逮理,平子(張衡)意不及文?!?/td>
|
例句 |
唐代杜牧《秋登兗州城東樓》:“人生如逐浪船,豈能逆水行?詞不逮理,意在袒露胸懷?!?/td>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