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iān hàn | 注音 | ㄑㄧㄢ ㄏㄢˋ |
首字母 | qh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焊接、熔接 | ||
反義詞 | 割焊、氣焊 | ||
基本解釋 | 1.焊接方法的一種。利用熔點較焊件為低的焊料(填充金屬)和焊件連接處一同加熱(用加熱爐﹑氣體火焰﹑電烙鐵﹑電流等)﹐焊料熔化后﹐滲入并填滿連接處間隙而達到連接(焊件未經(jīng)熔化)。釬焊時為了造成牢固的連接﹐通常須在連接處加焊劑﹐以保護金屬表面和焊料在加熱時不受氧化并去除氧化物﹐借以提高焊料對焊件的滲附能力。 |
釬焊,是指低于焊件熔點的釬料和焊件同時加熱到釬料熔化溫度后,利用液態(tài)釬料填充固態(tài)工件的縫隙使金屬連接的焊接方法。根據(jù)溫度不同,可分為硬釬焊和軟釬焊。釬焊時,首先要去除母材接觸面上的氧化膜和油污,以利于毛細管在釬料熔化后發(fā)揮作用,增加釬料的潤濕性和毛細流動性。根據(jù)釬料熔點的不同,釬焊又分為硬釬焊和軟釬焊。
釬焊變形小,接頭光滑美觀,適合于焊接精密、復雜和由不同材料組成的構件,如蜂窩結構板、透平葉片、硬質(zhì)合金刀具和印刷電路板等。釬焊前對工件必須進行細致加工和嚴格清洗,除去油污和過厚的氧化膜,保證接口裝配間隙。間隙一般要求在 0.01~0.1毫米之間。
較之熔焊,釬焊時母材不熔化,僅釬料熔化;
較之壓焊,釬焊時不對焊件施加壓力。
釬焊形成的焊縫稱為釬縫。
釬焊所用的填充金屬稱為釬料。
釬焊過程:表面清洗好的工件以搭接型式裝配在一起,把釬料放在接頭間隙附近或接頭間隙之間。當工件與釬料被加熱到稍高于釬料熔點溫度后,釬料熔化(工件未熔化),并借助毛細作用被吸入和充滿固態(tài)工件間隙之間,液態(tài)釬料與工件金屬相互擴散溶解,冷凝后即形成釬焊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