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óu guō | 注音 | ㄌㄡˊ ㄍㄨㄛ |
首字母 | lg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蛐蛐、蚱蜢、螗螂、螽斯 | ||
反義詞 | 無反義詞 | ||
基本解釋 | 1.蛙屬?!抖Y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蚯蚓出。"鄭玄注"螻蟈﹐蛙也。"《逸周書.時訓》"立夏之日﹐螻蟈鳴。"朱右曾校釋"螻蟈﹐蛙之屬﹐蛙鳴始于二月﹐立夏而鳴者﹐其形較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唐張碧《山居雨霽即事》詩"古路絕人行﹐荒陂響螻蟈。"一說螻為螻蛄﹐蟈為蛙﹑蛤蟆。參閱《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陸德明釋文引漢蔡邕《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時則訓》"螻蟈鳴"漢高誘注。又說即螻蛄。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二.螻蛄》及《爾雅.釋蟲》"天螻"清郝懿行義疏。 |
螻蟈【拼音】:[lóu guō]
大型、土棲。觸角短于體長,前足開掘式,缺產(chǎn)卵器。本科昆蟲通稱螻蛄。俗名拉拉蛄、土狗。全世界已知約50種。
又名 蟪蛄、天螻、螻蛄、仙姑、石鼠、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