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chuán guó xǐ | 注音 | ㄔㄨㄢˊ ㄍㄨㄛˊ ㄒㄧˇ |
首字母 | cg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國璽、徽章、印章、璽印、印信、印鑒、璽圖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秦以后皇帝世代相傳的印章。又稱秦璽,唐改稱傳國寶。相傳秦始皇得藍(lán)田玉,雕為印,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李斯所寫篆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秦亡歸漢◇來封建王朝以璽有"受命于天"之文,爭以得璽為符瑞。秦璽已亡,歷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異。 |
傳國玉璽:全稱“大秦萬世傳國玉璽”,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被視為王朝正統(tǒng)的象征。
秦王統(tǒng)一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用篆文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壽永昌”八字、環(huán)刻“雙龍戲珠圖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線(代表大海)、雙邊(內(nèi)邊線較細(xì)、外邊線較粗)。傳國玉璽整個圖案的寓意是:日照大?,F(xiàn)雙龍。這一玉璽,是中國歷代正統(tǒng)皇帝的信物。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zhuǎn)于神州赤縣凡2000余年,忽隱忽現(xiàn),終于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