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é méi | 注音 | ㄕㄜˊ ㄇㄟˊ |
首字母 | sm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山莓、蛇果、蛇莓果、紫菜果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多年生匍匐草本。全株被白色柔毛。復(fù)葉﹐有小葉三片。初夏開花﹐黃色﹐單生于葉腋。果實為聚合的瘦果﹐深紅色﹐有小毒﹐著生于膨大球形而呈海綿質(zhì)的花托上﹐形似草莓。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蛇蟲咬傷﹑癰瘡腫毒﹑咽喉腫痛等癥。 |
蛇莓(學(xué)名: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別名:蛇泡草、龍吐珠、三爪風(fēng)、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雞冠果、野草莓、蛇藨、地莓、蠶莓、三點紅、獅子尾、療瘡藥、蛇蛋果、地錦、三匹風(fēng)、蛇泡草、三皮風(fēng)、三爪龍、老蛇泡、蛇蓉草、三腳虎、蛇皮藤、蛇八瓣、龍銜珠、小草莓、地楊梅、蛇不見、金蟬草、三葉藨、老蛇刺占、老蛇蔂、龍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頭、蛇含草、蛇盤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龍草、三匹草、蛇婆、蛇龜草、落地楊梅、紅頂果、血疔草、野草莓。
薔薇科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莖長。小葉片倒卵形至菱狀長圓形,長2-3.5(-5)厘米,寬1-3厘米;花單生于葉腋;直徑1.5-2.5厘米;瘦果卵形,長約1.5毫米,光滑或具不明顯突起,鮮時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8-10月。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溝邊或田埂雜草中;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斂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傷,敷治疔瘡等;并用于殺滅蠅蛆。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