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íng zhàng | 注音 | ㄊㄧㄥˊ ㄓㄤˋ |
首字母 | t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笞刑、鞭撻、體罰、鞭笞、責(zé)罰、責(zé)打 | ||
反義詞 | 恩賜、寬恕、寬容、原諒 | ||
基本解釋 | 1.明代皇帝懲處官員的一種酷刑。杖責(zé)朝臣于殿階下,至有當(dāng)廷被杖死者。 |
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對朝中的官吏實行的一種懲罰,最早始于東漢明帝,又一說是北周宣帝,在金朝與元朝普遍實施,明代則實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廠衛(wèi)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綿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猶臥床數(shù)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劉瑾)用事,惡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