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iā lán tuó | 注音 | ㄐㄧㄚ ㄌㄢˊ ㄊㄨㄛˊ |
首字母 | jlt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錫蘭、斯里蘭卡、錫蘭島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亦作"迦蘭陁"。 2.梵語kalandaka的音譯。(1)本為古印度人名。佛說法于王舍城,迦蘭陀以其所有竹園起精舍奉佛,后因以其名稱該僧園。晉法顯《佛國(guó)記》"出舊城北,行三百余步,道西迦蘭陀竹園精舍,今現(xiàn)在。"《敦煌變文集·頻婆娑羅王后宮彩女功德意供養(yǎng)塔生天因緣變》"王請(qǐng)佛于迦蘭陁竹林,敷演于甚深密藏。"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guó)下》"山城北門行一里余,至迦蘭陁竹園,今有精舍,石基磚室,東辟其戶。"(2)山鼠名。佛書謂昔有毘舍離王入山,眠于樹下。有毒蛇出欲害王,山鼠鳴叫,使王覺醒,王感其恩,因號(hào)山旁之村為迦蘭陀。一說,為鳥名。據(jù)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九,救王者為迦蘭陀鳥,其形似鵲,多棲竹林。參閱南朝梁僧昮寶唱《經(jīng)律異相·鼠》。 |
迦蘭陀(jiā lán tuó)亦作“ 迦蘭陁 ”。 梵語kalandaka的音譯。印度人名,山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