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氣挾飛仙骨,插腦伏犀高崒屼。
榮枯過眼海一漚,出處何心兔三窟。
養(yǎng)生得趣喜按摩,子夜不眠頻叱咄。
枕中玉函妙以微,肘后金精恍兮惚。
我真蒲柳欲師承,刻畫無鹽恐唐突。
似聞有意贈刀圭,倒卷逆流翻澥渤。
世間萬態(tài)古今同,政可忘言佯吃訥。
杖藜未辦飲菊潭,且看冥鴻秋滅沒。
君侯氣挾飛仙骨,插腦伏犀高崒屼。
榮枯過眼海一漚,出處何心兔三窟。
養(yǎng)生得趣喜按摩,子夜不眠頻叱咄。
枕中玉函妙以微,肘后金精恍兮惚。
我真蒲柳欲師承,刻畫無鹽恐唐突。
似聞有意贈刀圭,倒卷逆流翻澥渤。
世間萬態(tài)古今同,政可忘言佯吃訥。
杖藜未辦飲菊潭,且看冥鴻秋滅沒。
張元干(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zhèn)月洲村人)。歷任太學(xué)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檜當(dāng)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后秦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xiāng),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