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主要用意是譏刺朝廷專權用事的新黨,直指他們?yōu)榫齻鹊呢?。有力地抨擊了他們專恣弄權、妒才忌賢的行徑,詩中對不知名的鳥兒深表惋惜,也是對那些遭受排擠的高才遺賢寄予同情之心。
這首詩沒有題目,作者不知所詠鳥兒的名字,其本意也不是詠鳥,詩中的政治諷刺意味雖然十分顯豁,作者還是不愿直接點明,所以用“絕句”代題。
由陳入隋的詩人韋鼎寫過一首《在長安聽百舌》:“萬里風煙異,一鳥忽相驚。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xiāng)聲?!币彩怯梢圾B相驚而觸動政治感慨,不過是通過埋怨鳥兒在異地仍作鄉(xiāng)音而寄托深切的鄉(xiāng)國之思。道潛則是慨嘆無名之鳥難為善鳴者所容,借以對專權用事者予以譏刺。二詩都用正言反說之祛,韋詩責怪百舌實際是憐惜百舌不知風煙之異,道潛說黃鸝、百舌善鳴實是責其不容異鳥爭嗚,只不過一個說得曲折,一個用的是比興。
此詩發(fā)端用敘事句法寫鳥兒居于高巖而不為人所知,其品種十分珍奇。它飛入戶庭時,與春風欵曲而語,又顯得十分親切誠摯。這句寫鳥兒情態(tài)可愛,依依動人。接著嘆息:戶庭里得勢的是百舌和黃鵬,你唱得再好又有誰聽?這一問,表面上只是惋惜戶庭已有善鳴之鳥,異鳥飛來未必能受賞識,其實意味深長。黃鸝、百舌都是常見的鳴禽,黃鸝即黃鶯,百舌是伯勞的一種,一名反舌,能反復其舌,在春天隨百鳥鳴叫,到夏天停止。這兩種鳥因鳴聲圓滑而常為人所畜養(yǎng),它們把持歌壇,自不容珍奇的鳥兒前來爭鳴。同時,古人認為,“反舌有聲,佞人在側”(《汲冢周書》),杜甫《百舌》詩曾借此鳥托諷說:“百舌來何處?重重只報春?!^時如發(fā)口,君側有讒人。”直接以百舌的鳴叫來影射君側有讒佞之人。聯系道潛的身世背景來看,這首詩的主要用意是譏刺朝廷專權用事的新黨,直指他們?yōu)榫齻鹊呢恕?br />
道潛與蘇軾交好,紹圣(1094-1098)初期,蘇軾被貶往惠州,道潛也因作詩譏刺時政而得罪,被勒令還俗,編管兗州。當時新法已經變質,執(zhí)掌朝政的是章惇、曾布、蔡京等一伙人。這首詩將這一伙人比作鳴聲圓滑、反復其舌的百舌、黃鸝,不光是嘲諷他們憑著伶俐圓滑、唱得好聽而得勢一時,而且還有力地抨擊了他們專恣弄權、妒才忌賢的行徑,詩中對不知名的鳥兒深表惋惜,也是對那些遭受排擠的高才遺賢寄予同情之心。
這首詩的客觀意義要比作者的寄意還要深廣。無名鳥兒唱得再好也無人來聽,又說明聽眾缺乏鑒別能力,既不識高低,又不辨清濁,只能欣賞百舌、黃鸝凡庸的曲調。它還聯系到自古以來由于小人用事而致使人才受排擠、遭冷落的現象,以及由于世人鑒識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曲高和寡、庸音喧擾的情況。所以,此詩雖然語淺意露,一目了然,卻能在多方面發(fā)人深思。
參考資料:
1、《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495-4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