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烏石僧房居,忍饑待次真臞儒。
有意載酒問奇字,無事閉門抄異書。
一行作吏去漳水,斂版趨廊參刺史。
胸中豪氣半銷磨,銷覺風波生眼底。
高郎高郎君莫嗔,舉世未有如君貧。
毀官不復(fù)謁時宰,老大甘為行路人。
君今業(yè)已臨民社,辦取催科時下下。
不然彭澤歸去來。簿領(lǐng)笞榜何為哉。
男兒策動有時節(jié),家世況自圖云臺。
三年烏石僧房居,忍饑待次真臞儒。
有意載酒問奇字,無事閉門抄異書。
一行作吏去漳水,斂版趨廊參刺史。
胸中豪氣半銷磨,銷覺風波生眼底。
高郎高郎君莫嗔,舉世未有如君貧。
毀官不復(fù)謁時宰,老大甘為行路人。
君今業(yè)已臨民社,辦取催科時下下。
不然彭澤歸去來。簿領(lǐng)笞榜何為哉。
男兒策動有時節(jié),家世況自圖云臺。
張元干(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zhèn)月洲村人)。歷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檜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后秦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xiāng),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