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生獨立士,勢利不可恐。
誰言一身窮,自待九鼎重。
有能揭之行,可謂仁者勇。
呂侯相家子,德義勝華寵。
焦生得其隨,道合若膠鞏。
始生及吾門,徐子喜驚踴。
曰此難致寶,一失何由踵。
自吾得二生,粲粲獲雙珙。
奈何奪其一,使我意紛◇。
吾嘗愛生材,抽擢方郁蓊。
猶須老霜雪,然後見森聳。
況從主人賢,高行可傾竦。
讀書趨簡要,害說去雜冗。
新文時我寄,庶可蠲煩壅。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