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紫沙合,圓若截郫筒。
偶得今十載,走宦南北東。
持之圣俞家,乞藥戒羸僮。
圣俞見之喜,遽以手磨礱。
謂此吾家物,問誰持贈公。
因嗟與君交,事事無不同。
憶昔初識面,青衫游洛中。
高標不可揖,杳若云間鴻。
不獨體輕健,目明仍耳聰。
爾來三十年,多難百憂攻。
君晚得奇樂,靈根斸離宮。
其狀若狗蹄,其香比芎藭。
愛君方食貧,面色悅以豐。
不憚乞余劑,庶幾助衰癃。
平時一笑歡,飲酒各爭雄。
向老百病出,區(qū)區(qū)論藥功。
衰盛物常理,循環(huán)勢無窮。
寄語少年兒,慎勿笑兩翁。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