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復(fù)悠悠,昨日下西洲。西洲風(fēng)色好,遙見武昌樓。
武昌何郁郁,儂家定無匹。小婦被流黃,登樓撫瑤瑟。
朱弦繁復(fù)輕,素手直凄清。一彈三四解,掩抑似含情。
南樓登且望,西江廣復(fù)平。艇子搖兩槳,催過石頭城。
門前烏臼樹,慘澹天將曙。鹍鵊飛復(fù)還,郎隨早帆去。
回頭語同伴,定復(fù)負情儂。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風(fēng)。
他日相尋索,莫作西洲客。西洲人不歸,春草年年碧。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為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jiān)助教。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少數(shù)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有《花間集》遺存。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