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富巖壑,松嶺有嘉聞。
森森萬木陰,潛虬睡深穩(wěn)。
涼風(fēng)發(fā)群簌,萬濤振天韻。
開胸獲清賞,浩氣如龍奮。
吐納流云霧,迅掃出蒼潤。
眾峰忽 ,挺秀爭雄駿。
相對各歡然,共盡懷中。
李烈鈞(1882-1946年2月20日),字俠如,號俠黃,漢族,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羅溪坪源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青年時期便追隨孫中山革命,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李烈鈞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參謀長、海陸軍總司令,迫使北洋海軍主要艦艇宣布起義。李烈鈞后率艦隊(duì)西上迎擊清軍。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被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1912年8月25日,孫中山在湖廣會館主持國民黨成立大會,他出席并被推舉為參議。
1913年7月12日在江西湖口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就任總司令,揭開二次革命的戰(zhàn)幕。8月失敗后,流亡日本。1917年后任孫中山兩次在廣州所組政府的總參謀長。輔佐孫中山打敗陳炯明。1927年初被蔣介石任命為江西省政府主席,任南京國民政府常委兼軍事委員會常委。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李烈鈞致電蔣介石,主張尊重言論自由,改良政治,一致抗日。七七事變后,一直患病休養(yǎng)。1946年2月20日在重慶病逝,國民政府予以國葬,周恩來、董必武親往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