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色一级性生活片a网站,亚洲a无v天堂码视频免费,国产aⅴ无码片毛片一级网站,免费黄色网站a,三上悠亚被弄到痉挛惨叫视频,亚美毛片在线观看,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查詢

梧葉兒·嘲謊人

東村里雞生鳳,南莊上馬變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壟上宜栽樹,陽溝里好駕舟。甕來大肉饅頭,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補充糾錯
下一篇詩文: 香菱詠月·其一
譯文及注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東村里的雞生出了鳳凰,南莊上的馬變成了牛,六月里有人身上緊緊地裹著裘衣。瓦脊上正適合栽樹,房檐下的陽溝里正好劃船一游。有甕缸這么大的豬肉包子,我家種的茄子大如量米的斗。

注釋
商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梧葉兒:曲牌名,屬商調。全曲七句二十六字,四平韻一仄韻。
皮裘:皮衣。
瓦壟:房上瓦脊。
陽溝:屋檐下排水的明溝。

參考資料:

1、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64-165

2、洪柏昭 謝伯陽.元明清散曲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218

3、鄧元煊.元曲:彩圖版[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282

展開?
創(chuàng)作背景 補充糾錯
元王朝是一個封建社會由發(fā)展轉為衰敗的時代,其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空前殘酷。當時漢族知識分子的境遇處在歷史的最低點。由于長期廢止科舉而使文人失去了入仕的途徑,即使后來復行科舉之后,也還是“由進士入官者僅百之一”(《元史·林鐮傳》)。很多文人連生活保障都沒有,只好轉而和勾欄藝人合作,從事戲曲、說唱等通俗文藝的創(chuàng)作。處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的文人們,對元蒙統(tǒng)治者的殘酷暴虐、倒行逆施、荒淫無道、愚昧落后,對當時社會的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道德淪喪、世道不平,對自身地位的一落千丈、懷才難遇、出仕無路、生活無著,都有著較之以前任何一個時代更為深刻、更為沉痛的感受,并產(chǎn)生苦悶的情緒,且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在作品之中。可是當時又有有許多限制人們言論自由的高壓手段,元散曲的作者們只好采取陳古刺今借此喻彼的方法,發(fā)出一些較為隱蔽的諷刺,以避免文網(wǎng)羅致。這首曲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諷刺性作品。

參考資料:
1、江浩.淺談元散曲的諷刺藝術[J].渤海學刊,1993(2):33-39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是一篇一篇諷刺小品。題材與內容都很通俗,以七句連用七個子虛烏有的謊言對吹牛撒謊者進行了嘲諷,用歸謬的手法,讓說謊者自我獨白,自我暴露,惟妙惟肖。全曲曲辭樸素,幽默詼諧,使人忍俊不禁,充分體現(xiàn)了元散曲通俗和戲謔的特色。

  “東村里雞生鳳?!逼鸪痪?,便令人發(fā)笑。雞與鳳雖說皆為禽類,雞生風卻是絕不可能。然而語氣卻那么肯定,東村里是地點,雞生下了鳳是事實,說得幾乎真了。以絕對肯定的語言,說子虛烏有之事情,抓住一點似是而非之處捏造出瞞天過海之謊言,這正是天下一切說謊人的慣伎。此句東村里三字之口吻,已透露出曲中主人公之形象,為一村夫。以下句句亦皆出于同一口吻?!澳锨f上馬變牛?!痹谡f謊人口中,真是無奇不有,南莊上的馬也變成了牛。這仍然是以絕對肯定的語氣,說絕不可能之事,令人好笑以上二句,是以鄉(xiāng)村中常見的家禽與家畜作為說謊的材料。

下面五句,則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衣食住行作其說謊的材料?!傲吕锕??!绷吕锾鞖庾顭嵴l也不會穿上皮裘,可是在說謊人口中,不但是穿了,而且是緊緊地裹上了皮裘。“裹”字,真是活靈活現(xiàn)?!巴邏派弦嗽詷洌枩侠锖民{舟。”瓦壟即房頂上的瓦楞,瓦壟上不可能栽樹。然而在他口中,不但能栽,而且宜栽!陽溝是舊時房檐下的淺溝,多用磚砌成,以便雨天排水,不可能放得下船,更不用說什么行舟了。然而他偏說好駕舟。謊言愈說愈玄,愈說愈大。這正是說謊的規(guī)律?!爱Y來的大肉饅頭俺家的茄子大如斗?!薄爱Y來的”即在甕中作熟拿出來的意思。大肉指豬肉,今西北方言猶有此語。大肉饅頭即豬肉餡包子。大肉饅頭只有蒸出來的,沒有甕出來的,只有酒才是甕(釀)出來的。但他說得煞有介事,令人捧腹。茄子是最常見的一種蔬菜。茄子再大,也不會大如斗。然而他說得更肯定了。“俺家的”三字,尤其有趣,前諸謊言或可為聽人所說,“俺家的”卻是親眼所見,親手所種了,且別家無我家有,無以對證,這又是吹牛說謊的殺手銅,然惟其一來,前面的謊言都出自此公所造,便不待言。說謊人的形象因此而愈加具體生動。

  這篇諷刺小品有兩個特點。一是用說謊人的口吻構成全曲,而不加絲毫評判或敘述。這樣便逼真、生動地凸現(xiàn)出說謊人的聲口、性格。二是說謊人的謊言全部取材于農(nóng)村生活常見現(xiàn)象,說者煞有介事,聽者洞若觀火。其實,這樣的謊言一聞而知是假,根本起不到謊言的作用,作者在此只是以夸張的手法、極其明了的事實,來揭穿謊言的實質罷了。

  元散曲中諷刺作品很多。此曲不過是調侃游戲之作,逗人一笑而已:很難說有何深旨大義,然而卻體現(xiàn)了元散曲通俗和戲謔的特色。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163-1164

2、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64-165

展開?
詩文作者
佚名
佚名
亦稱無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間、不知由誰創(chuàng)作的文學、音樂作品會以佚名為作者名稱。

210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