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開首兩句寫樓。說“平臨云鳥”,則樓之高峻可知;說“八窗秋”,則天曠氣清、四望無際的情景可見。次句“壯壓西川四十州”,著一“壯”字,點(diǎn)明籌邊樓據(jù)西川首府形勝之地。兩句不但寫得氣象雄渾,而且連李德裕當(dāng)時建樓的用意,詩人百端交集的今昔之感,也都包含其中。后兩句寓嚴(yán)正譴責(zé)于沉痛慨嘆之中,便是從這里生發(fā)出來的;意思是說,由于將軍們的目光短淺,貪婪掠奪,召來了與羌族的戰(zhàn)爭,而他們又沒有抗御的能力,以至連這西川的首府成都,都遭受戰(zhàn)爭的威脅。
詩以“最高層處見邊頭”作結(jié),這“高”,這“見”,和首句的“平臨云鳥”遙相呼應(yīng);而“見邊頭”,則和次句的“壯壓西川”是個鮮明的對照。意思是這座巍然聳立的高樓,它曾經(jīng)是全蜀政治軍事的心臟,成為西川制高點(diǎn)的象征;而此時時過境遷,登樓便能看到邊地的烽火了。通過這樣的對照,西川地區(qū)今昔形勢的變化,朝廷用人的得失,都從這座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建筑物集中地表現(xiàn)了出來;而詩人感時傷事、憂深思遠(yuǎn)的心情,亦即杜甫所說“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還仗出群才”(《諸將》)之意,也就深情若訴了。再從句法上來看,“諸將”句陡然一轉(zhuǎn),與上文跳脫開來,而末句又一筆兜了回來,仍然歸結(jié)到籌邊樓,說的仍然是登樓眺覽,真是硬語盤空,力透紙背。
此詩前兩句寫景,氣象萬千;后兩句敘事,說明時移勢異。詩人的沉痛感受與前兩句的壯偉大不相同,在前后對比描寫之中,充分顯示出女詩人心系國勢盛衰的宏深器識和憂國憂民的生動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絕句里,有議論,有感慨;有敘述,有描寫;有動蕩開闔,有含蓄頓挫,在中唐詩中并不多見。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79-780
2、佘正松.邊塞詩選:鳳凰出版社,2012: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