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江城吏,心似野田叟。
尋僧忽忘歸,飽食莫攜手。
畏人久成性,路繞古城后。
茅茨遠相望,雞犬亦時有。
人遠市井罷,日落狐兔走。
回風(fēng)吹橫煙,燒火卷林藪。
草深徑漸惡,荊棘時掛肘。
褰裳涉沮洳,斜絕汙池口。
投荒分岑寂,欹側(cè)吾自取。
二君獨何為,經(jīng)歲坐相守。
游従乏車騎,飲食厭菘韭。
周旋未忍棄,辛苦亦何負(fù)。
歸來倚南窗,試挹樽中酒。
笑問黃泥行,此味還同否。
〈子瞻謫居齊安,自臨皋亭游東坡,路過黃泥坂作《黃泥坂詞》。
二君皆新自齊安來,故云。
〉主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xué)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后,獲召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因上書勸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職知汝州。此后連貶數(shù)處。蔡京掌權(quán)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許州。
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fù)端明殿學(xué)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謚“文定”。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xué)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fēng)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