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君忘自(一作物)我。
應(yīng)(一作膺)運居紫宸。
揖讓期明辟。
謳歌且順人。
軒宮帝圖盛。
皇極禮容申。
南面朝萬國。
東堂會百神。
云陛旗常滿。
天庭玉帛陳。
鐘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娛樂。
王業(yè)本艱辛。
愿罷瑤池宴。
來觀農(nóng)扈春。
卑宮昭夏德。
尊老睦堯親。
微臣敢拜手。
歌舞頌維新。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
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重視,授麟臺正字。后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yuǎn)見。38歲(圣歷元年698)時,因父老解官回鄉(xiāng),不久父死。陳子昂居喪期間,權(quán)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fēng)骨崢嶸,寓意深遠(yuǎn),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