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昔著從事衫,鐵馬馳突重兩銜。
披堅執(zhí)銳略西極,昆侖月窟東嶄巖。
君門羽林萬猛士,惡若哮虎子所監(jiān)。
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過海收風帆。
平生流輩徒蠢蠢,長安少年氣欲盡。
魏侯骨聳精爽緊,華岳峰尖見秋隼。
星躔寶校金盤陀,夜騎天駟超天河。
欃槍熒惑不敢動,翠蕤云旓相蕩摩。
吾為子起歌都護,酒闌插劍肝膽露。
鉤陳蒼蒼風玄武,萬歲千秋奉明主,
臨江節(jié)士安足數(shù)。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