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下蒼涼日,全低黯霮天。
飄飖投夜急,瑣碎得風(fēng)儇。
穢壤彌縫遍,枯荄點綴妍。
繁英飛面旋,艷舞起翩躚。
已壓穿林竹,還冰落澗泉。
抵巘輕自肆,乘隙巧爭先。
壅隔書郵斷,侵凌客履穿。
恐傾貧巷屋,覺重溯溪船。
唶有顏空姣,洵無質(zhì)可鐫。
包藏兼海岳,蒙蔽匝坤乾。
枚叟招何晚,袁安臥正堅。
會須逢見睍,萬里豁晴川。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政治家。
曾鞏出身儒學(xué)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xí)律令,量刑適當(dāng)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1072)后,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xué)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guān)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并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xué)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