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家廬岳,從師歲月深。翻同老夫見,殊寡少年心。
及此時方晏,因之名亦沈。趨途非要路,避事樂空林。
素業(yè)在山下,青泉當樹陰。交游有凋喪,離別代追尋。
向秀初聞笛,鐘期久罷琴。殘愁猶滿貌,馀淚可沾襟。
勿以朱顏好,而忘白發(fā)侵。終期入靈洞,相與煉黃金。
李端(737—784),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唐代詩人。少居廬山,師事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xiàn)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xiàn)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