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山野人,不識經(jīng)濟宜。
聞歌汴渠勞,謾綴汴渠詩。
汴水源本清,隨分黃河枝。
濁流方已盛,清派不可推。
天王居大梁,龍舉云必隨。
設(shè)無通舟航,百貨當陸馳。
人間牛騾驢,定應(yīng)無完皮。
茍欲東南蘇,要省聚歛為。
兵衛(wèi)詎能削,乃須雄京師。
今來雖太平,盡罷未是時。
愿循祖宗規(guī),忽益群息之。
譬竭兩川賦,豈由此水施。
縱有三峽下,率皆麤冗資。
慎莫尤汴渠,非渠取膏脂。
我實山野人,不識經(jīng)濟宜。
聞歌汴渠勞,謾綴汴渠詩。
汴水源本清,隨分黃河枝。
濁流方已盛,清派不可推。
天王居大梁,龍舉云必隨。
設(shè)無通舟航,百貨當陸馳。
人間牛騾驢,定應(yīng)無完皮。
茍欲東南蘇,要省聚歛為。
兵衛(wèi)詎能削,乃須雄京師。
今來雖太平,盡罷未是時。
愿循祖宗規(guī),忽益群息之。
譬竭兩川賦,豈由此水施。
縱有三峽下,率皆麤冗資。
慎莫尤汴渠,非渠取膏脂。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人。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并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