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生多不偶,事事相與背。
適從平川役,乃遇河決潰。
舟膠在中野,寸步使心痗。
誰知赤縣尹,勤恤每外內(nèi)。
文符飭亭長,寇盜虞鼠輩。
仍能饋餅餌,童稚仰所賚。
今又置酒壺,惠問亦已再。
令我清夜飲,是夕值月晦。
獨酌效謫僊,而復無影對。
如何亡情游,似亦有世態(tài)。
家人誠可同,況我昨喪配。
雖曰預朝裾,左右無粉黛。
兀然唯書史,舊學厭瑣碎。
欲探文字工,下筆語多礙。
卻思君西齋,新治虛可愛。
燕坐禽鳥寂,吟哦簿書退。
此樂吾未如,區(qū)區(qū)勞覆載。
予生多不偶,事事相與背。
適從平川役,乃遇河決潰。
舟膠在中野,寸步使心痗。
誰知赤縣尹,勤恤每外內(nèi)。
文符飭亭長,寇盜虞鼠輩。
仍能饋餅餌,童稚仰所賚。
今又置酒壺,惠問亦已再。
令我清夜飲,是夕值月晦。
獨酌效謫僊,而復無影對。
如何亡情游,似亦有世態(tài)。
家人誠可同,況我昨喪配。
雖曰預朝裾,左右無粉黛。
兀然唯書史,舊學厭瑣碎。
欲探文字工,下筆語多礙。
卻思君西齋,新治虛可愛。
燕坐禽鳥寂,吟哦簿書退。
此樂吾未如,區(qū)區(qū)勞覆載。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人。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并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