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面春醅壓嫩藍(lán),盤中鵝{上炙下肉}亦肥甘。
正宜醉夢輕為蝶,苦怕酬詩密似蠶。
病起羊公方隱幾,歸來陶令只乘籃。
河堤古木欣欣暗,野水新秧拍拍渰。
已向官資隨分足,莫將忠憤等閑談。
況於世上諸般厭,不作人間一例貪。
陋巷自知當(dāng)退縮,擁門誰解更趨參。
高低趣向難為合,冷暖情懷固飽諳。
勉意妻兒猶茍祿,強(qiáng)顏冠冕未抽簪。
唯公恩遇留連久,頻對樽罍也負(fù)慚。
甕面春醅壓嫩藍(lán),盤中鵝{上炙下肉}亦肥甘。
正宜醉夢輕為蝶,苦怕酬詩密似蠶。
病起羊公方隱幾,歸來陶令只乘籃。
河堤古木欣欣暗,野水新秧拍拍渰。
已向官資隨分足,莫將忠憤等閑談。
況於世上諸般厭,不作人間一例貪。
陋巷自知當(dāng)退縮,擁門誰解更趨參。
高低趣向難為合,冷暖情懷固飽諳。
勉意妻兒猶茍祿,強(qiáng)顏冠冕未抽簪。
唯公恩遇留連久,頻對樽罍也負(fù)慚。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人。北宋著名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bǔ)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jìn)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shí)號“蘇梅”,又與歐陽修并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shí),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yù)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