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梅何蒨蒨,素葉吐層層。
近臘寒猶勁,先春氣已承。
冷香傳去遠,靜靜密還增。
有意常欺雪,無功合鏤冰。
早煙籠玉暖,凍雨浴脂凝。
漢女新妝薄,燕姬瘦骨棱。
壓枝唯恐折,簇萼似難勝。
神物終來護,江鄉(xiāng)未解矜。
獨奇心豈欲,寄遠客何曾。
不見黃鸝度,寧防粉蝶凌。
月光臨更好,溪水照偏能。
畫軸開云霧,宮刀翦彩繒。
都無筆可衒,莫信巧堪憑。
丹杏塵多雜,夭桃俗所稱。
故林嘗渴望,大庾更愁登。
重和陽春曲,聲辭猥媿仍。
芳梅何蒨蒨,素葉吐層層。
近臘寒猶勁,先春氣已承。
冷香傳去遠,靜靜密還增。
有意常欺雪,無功合鏤冰。
早煙籠玉暖,凍雨浴脂凝。
漢女新妝薄,燕姬瘦骨棱。
壓枝唯恐折,簇萼似難勝。
神物終來護,江鄉(xiāng)未解矜。
獨奇心豈欲,寄遠客何曾。
不見黃鸝度,寧防粉蝶凌。
月光臨更好,溪水照偏能。
畫軸開云霧,宮刀翦彩繒。
都無筆可衒,莫信巧堪憑。
丹杏塵多雜,夭桃俗所稱。
故林嘗渴望,大庾更愁登。
重和陽春曲,聲辭猥媿仍。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人。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并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