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如女子心如鐵,五世相韓韓已滅。
家童三百不足使,倉海君初去相結(jié)。
秦皇東從博浪過,力士袖椎同決烈。
曉入沙中風(fēng)正昏,誤擊副車搜跡絕。
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墮履意未別。
顧謂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終折節(jié)。
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還可說。
可教後當(dāng)五日來,三返其期付書閱。
他日則為王者師,果輔高皇號奇杰。
留國存祠汴水傍,逢逢簫鼓賽肥羊。
赤松不見天地長,黃石共葬丘冢荒。
貌如女子心如鐵,五世相韓韓已滅。
家童三百不足使,倉海君初去相結(jié)。
秦皇東從博浪過,力士袖椎同決烈。
曉入沙中風(fēng)正昏,誤擊副車搜跡絕。
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墮履意未別。
顧謂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終折節(jié)。
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還可說。
可教後當(dāng)五日來,三返其期付書閱。
他日則為王者師,果輔高皇號奇杰。
留國存祠汴水傍,逢逢簫鼓賽肥羊。
赤松不見天地長,黃石共葬丘冢荒。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人。北宋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并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