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病四十身,嬌癡三歲女。
非男猶勝無,慰情時一撫。
一朝舍我去,魂影無處所。
況念夭札時,嘔啞初學語。
始知骨肉愛,乃是憂悲聚。
唯思未有前,以理遣傷苦。
忘懷日已久,三度移寒暑。
今日一傷心,因逢舊乳母。
與爾為父子,八十有六旬。
忽然又不見,邇來三四春。
形質(zhì)本非實,氣聚偶成身。
恩愛元是妄,緣合暫為親。
念茲庶有悟,聊用遣悲辛。
暫將理自奪,不是忘情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